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 观后感 滇军血战禹王山正好80周年:走近禹王山(2)

2018-03-01 10: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跨过鉴湖拱桥,有长约150米的石级,向禹王山顶峰延伸,直到纪念馆大门下边的平台,共有178个台阶,寓意是纪念在禹王山战斗中牺牲的滇军连排长以上军官178人。登上这些台阶向上一望,纪念馆即在眼前。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 观后感纪念馆的设计非常有特色,它是碑、馆相结合的式样。

参观卢沟桥纪念馆有感_卢沟桥纪念馆门票_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 观后感

在纪念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纪念碑式的建筑,高约8公尺,宽约5公尺,上面刻有熊文楷先生题写的“禹王山抗日纪念馆”几个大字,庄严肃穆。碑旁一小门,成为进入纪念馆的通道。纪念馆在碑后,然而它主要不是在山间平地上修建,而是深挖30多米,把纪念馆的主要建筑放在地下。这种因地制宜、奇特的建筑设计,是由清华大学建筑规划设计院负责完成的。采用碑、馆结合的理念,纪念馆成为半掩体建筑,总建筑面积1838平方米。外墙采用自然山石铺设,庄重朴实,简明大方。

馆内展陈面积有1200平方米,共有三层,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民族危难,救亡抗日》,第二部分《禹王山抗日阻击战》,第三部分《徐州邳州抗战史存》,第四部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全馆通过大量文物史料、照片图片和现代化展陈技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以滇军60军为主的抗日军民参与的禹王山阻击战发生的背景、战斗过程、伟大意义。展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富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含意。

英雄不朽

从纪念馆后面一出门,就到达了禹王山顶峰。这里保存了当年的战壕遗址原貌。因山顶地形限制,几条战壕都不长,但挖得比较深,有的深度在一米以上。参战将士雕塑置于其间,再现了当年浴血御敌的场景,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为方便参观,在战壕之上,架设了木板人行通道。人行通道依山势而上,从下到上分别标注了若干数字,如0、10、20、100、500、1000直到13800。13800的数字,寓意为纪念滇军60军在这里牺牲的13800余位烈士。标注13800数字的地点,正是禹王山顶峰的最高点,战前这里的海拔高度为126米,战后测量为124.6米。也就是说,战争中日军炮弹削去了山峰达1.4米之多,可见战况之激烈程度。

禹王山顶峰之侧,今建有禹王园一座。相传,当年夏禹治水路过这里,当地群众为纪念夏禹,曾在这里建禹王庙。庙后为战火所毁,今在禹王庙遗址上修建了禹王园,建筑面积238平方米,供游客观赏休憩。据解释,禹王山战斗时,这里曾是张冲184师指挥所所在地。我对此表示怀疑。作为滇军“智多星”“小诸葛”的张冲,不大可能把师部设在禹王山顶、敌人炮火可以直接射击之地,师部最大的可能是设在山腰低洼处或壕沟内。184师进入禹王山后,营、团、旅、师指挥部都在山上,互相距离不足100米。禹王园所在地有可能只是临时前线指挥地,不大可能是师指挥所。在禹王园,主人希望留下一点墨迹,我即写下了这样的字句:“滇军英雄不朽,张冲将军永垂!”

在禹王园下方,至今还保留一棵高大的麻栎树。据考证,当年在战斗中山顶地区的树林全被炸毁,草皮也几乎烧光了,只有这棵麻栎树活了下来。此树见证了当年惨烈的禹王山之战,历经20多日的战火洗礼而顽强存活下来。80年来,麻栎树栉风沐雨,枝叶葳蕤,默默地陪护着禹王山的阵亡将士,因而被人称之为“忠烈树”。

距忠烈树20多米的山间平地上,有一处“阵亡将士遗骸丛葬处”,前面竖有石碑。我们一行在碑前敬献鲜花,并向烈士们致以三鞠躬,以示悼念。

据纪念馆张馆长介绍,纪念园和纪念馆已成为江苏徐州地区的一座抗日丰碑,虽然远离城镇,但自2014年兴建,2016年10月21日建成开放以来,来此参观的人不少。春节期间,日参观人数甚至达到10万之众。

我们一行人久久不忍离去,夜色降临,才不得不离开。天地间浩气荡胸,久久不能平静,一直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