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近年来,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琅琊榜》火得如日中天,它(2)
“畿”是指首都附近的地区,《说文解字》说:“天子千里地。以远近言之,则言畿也。”一般而言,“京畿”是指比“京兆”范围更大的地方。作为正式的政区名“京畿”出现很晚,它的前身和雏形“王畿”则在西周就出现了。周王直接治理的地区称作王畿,是王朝的中心。《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 西周还发展出了畿服制度,它是与分封制相适应的。王畿以外的地区则按离王都距离和关系远近划分为诸服,有五服、六服、九服等说(《国语·周语上》作五服)。
西周宗周(王畿)附近
畿服图
西汉出现了类似京畿的区划——三辅。汉武帝时期,把长安附近地区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方称呼为“三辅”。“畿辅”后来合称,成为称呼首都附近地区的名词。
西汉三辅
“京畿”真正作为政区名,首现于唐代。唐玄宗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在贞观十道的基础上,将全国进一步分成了十三道及两直属区京畿、都畿。京畿、都畿虽是道级监理区,可以算在诸道之内。其实它们正式的通名其实是“畿”,并非是“道”。“京畿道”“都畿道”其实是明以后人的误会,由此产生了“开元十五道”的说法。京畿治所位于京城,辖京兆府、华州、同州、岐州、邠州、商州,共六府州。757年后,诸道监理功能不断弱化,各地出现方镇(藩镇)割据局面,最终开元十五道都名存实亡。
唐京畿(天宝年间)
在我国古代,“京兆”这一地名没有搬过,而“京畿”却是搬过的(京兆侨郡是增加,不是搬迁)。宋初取消唐代产生的方镇之后,“又节次以天下土地形势,俾之分路而治”(马端临《文献通考》),路逐渐成为州府以上的行政区划。皇佑时,贾禺朝以为“汉唐都雍(即雍州京兆府),置辅郡,内翼京师。国朝都汴京,而近京诸郡皆属他道,制度不称王畿”(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下同),五年(1053年)十二月壬戌,遂以“析京东之曹州,京西之陈、许、郑、滑州并开封府,总四十二县为京畿(路)”,设京畿转运使;次年,又置京畿刑狱官。这样把本在关中的“京畿”地名搬到了河南。至和二年(1054年)京畿路被废弃。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复置京畿路,最初辖开封府十四县、颖昌府七县、郑州六县、澶州七县、拱州六县,共四十县。到了宣和二年(1120年),各州府又归原属各路,开封府成为京畿路下辖唯一的州府。六年,太康县复隶开封府,最终京畿路只辖开封府十六县。金灭北宋后,京畿路被废,成为了金朝南京路的一部分。
北宋京畿路(宣和六年后)
南宋在绍兴八年(1138年)定都临安府后,虽然将钱塘、仁和两附郭县按惯例升为赤县,临安、余杭、于潜、昌化、富阳、新城、盐官等七郊县升为畿县;但为显示收复故土的决心,京号不称为“京城”,只称之为“行在”,意思是皇帝行銮驻跸的所在。既然南宋首都不叫京城,理所当然不存在京畿路了。顺便说一句,前几年央视热播剧《大宋提刑官》中,主人公宋慈曾任提点京畿刑狱,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当时,临安府所属的路当为两浙西路,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司的治所也不在临安府,而在平江府(今苏州)。
南宋两浙西路
南宋嘉定元年各路治所一览表
“京畿”这一政区名,对汉字文化圈的朝鲜和日本有很大的影响。朝鲜太宗十三年(1413年)划全国为京畿(朝鲜国王只是明朝的郡王,用此名其实有僭越嫌疑)、江原、庆尚、忠清、全罗、平安、咸镜与黄海共八道。太宗、世宗时期,以汉城(今首尔)为核心,把广州、水原、骊州、安城等东南地区划归京畿,大体上同现在的京畿道行政区划一致。
李氏朝鲜京畿道
日本关西地方,又称为近畿地方,是本州岛中西部的一个地理区域,由京都府、大阪府、滋贺县、兵库县、奈良县、和歌山县、三重县等二府五县构成。“近畿”是指日本古代实施令制国所划分的“畿内”区域,与“京畿”一词相通。
我们该怎么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