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 追赶超越 转型发展 全力推进耀瓷小镇建设(5)
今天,这块古老的土地,以纪念耀州窑创烧1400周年系列活动之“诗与远方.文化铜川”“故土情·耀瓷魂”著名作家、艺术家采风活动为切入点,拉开了再造“千年小镇.丝路瓷都”的序幕,以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商子雍先生、和谷先生等文化豪华阵容的出场,使得黄堡这块还被冬雪掩映的土地一下子活泛了起来。
在座的各位大家,或追随大家而来的每一位,都与黄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一生解不开的情结、无以为化的乡愁。那么,如何让耀瓷的创烧地在千年之后的今天,焕发昔日的辉煌、造福一方,再塑耀瓷文化价值与意义,是十九大后本地实践中,如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如何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一历史任务、使命担当,无疑直接落在了铜川人、尤其是一群对黄堡情未了的文人雅士的心思里。今日之活动,不仅是一场故土情怀的心灵之旅,更是铜川文化点亮工程的破冰之举。
作为土生土长的黄堡人,我深深地感动于这块土地的毓秀钟灵、感念于这块土地上的曾经、感恩于为这块土地魂牵梦绕的巨匠鸿儒、感慨于“和谷文学馆”在农民与私营企业主的助力下的落地开馆。作为铜川文化的一分子,我将竭忠尽智,以“诗与远方·文化铜川”为目标,探寻最具幸福感城市中的“文化密码”,让铜川诗意更浓、远方更远……(梁秀侠)
塑魂凝神 推陈“瓷”而迭出新意 聚气张力 “耀”古风又腾誉当今
我对黄堡古镇,有着特殊感情,这里是我谈恋爱的地方啊,岳父岳母曾经住在这里,所以那些年我常到镇上逗留和游走,几乎转遍了古镇内外的角角落落,老街上的夜市,后山口的沟桥,塬畔上的野地,河道旁的菜园,车站上的轨道,耀窑里的古陶等等,常常荡漾在我的梦里。那时我总爱买钢丝饸饹,夏天闲看镇上的人们在漆水河里涮拖把,冬天迎着北风吃火锅。我曾经考证过王益区和黄堡镇的历史,也曾专门往小学校去的坡上擦净过“黄堡镇政区沿革碑”上的尘土,抄过碑记。同样也曾到漆水河桥桥头记下“耀州窑遗址保护区”标记柱三侧上的所有文字……慢慢的这些有关黄堡的历史和风情,就出现在我的笔下,我在这里先后写了《黄堡之子》《黄堡后山的清早》《旧厂的爱情》《菜燕雀》《刘家后散步记》《去陈炉》《耀州产大碗》等一系列散文,发表后影响广泛。
但自从老人搬走和新路开通,古镇我也是小十年未到了,这次有机会重新踏上这片热土,记忆倒带,往事清新,景致一一浮现,人情个个温婉。尤其是看了耀州窑文化基地的现貌,听了耀州窑文化基地的规划,让我眼前一亮精神一振,很是感慨。原因一是觉得它“上通天气”,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二是它“中顺人气”,顺应这一带人们对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迫切需要;三是它“下接地气”,我知道该基地是对原来老灯泡厂、电磁厂工业旧址的改造利用,而这两个厂正是北魏时名县、宋金历代为名镇的黄堡故城所在。所以说其发展正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自当塑好魂凝好神,聚好气张好力,力争做到道器合一,推陈“瓷”而迭出新意;内外汇通,耀古风又腾誉当今。
新的一年,新征程新气象新辉煌,衷心祝福黄堡古镇承古开新流光溢彩,祝福耀瓷基地耀世奋进事业兴旺,只要顺势而为,一张蓝图绘到底;只要应声而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就必将会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名片,全域旅游发展的典范,文化产业繁荣的高标。(范超)
烊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