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 追赶超越 转型发展 全力推进耀瓷小镇建设(2)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使得耀州青瓷迎来了自北宋以后的又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如今,有着高度文化自信的黄堡人,又自觉承担起打造“丝路瓷都,千年古镇”的历史重任,一个集文化、产业、旅游、社区四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青瓷小镇,已经开始在漆水河畔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拔地而起。漫步其中,尽管只是娇容初现,但小镇那种融汇古今的厚重、风情万种的婀娜,仍令我怦然心动。宋金这样一个既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既是古老的、也是青春的青瓷小镇,真是让人不胜神往!(商子雍)
耀州窑有许多文化元素值得挖掘
耀州窑博物馆最早开拓的人,我都熟悉,耀瓷的宋代国宝文物倒流壶乃陕历博十九件镇馆之宝之一,一般认为唐三彩诞生于河南,但耀州窑在唐代就有唐三彩窑址,这说明黄堡在1400年前就开始烧造陶瓷。这里有一级文物三彩龙套和黑釉塔式罐,都是好东西。所以,我一直在努力为耀瓷申请有国家名片之誉的邮票。
瓷器邮票是个系列,已经出了五六种了,也该轮到咱们了。2014年我专门申请耀瓷上邮票会,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陕西分公司,省集邮协会协调。去年底《丝绸之路文物邮票》申请成功了,事后由我为专家组召集人,直接与国家邮票局对接咨询,为耀瓷上邮票而努力。
耀州窑建成以前一些文物库房就在市文化宫后楼,值班的人就和瓷器睡在一起。唐三彩的故乡在黄堡,我建议在规划中增添一个“唐三彩园”。在宣传片中,可以加入国宝级文物倒流壶、一级文物黑釉塔式罐,强化耀瓷的说服力。此外,耀瓷和柴窑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加以研究,成果拿来做宣传。
其实,耀州窑有许多文化元素可以进一步挖掘,然后进行多样化包装。比如窑神、十里窑场、耀州瓷创烧千年的故事、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器型、工艺方向及传承等方面都需要定点挖掘,可以拍摄影视剧、出版书籍、论坛研讨、全国性、国际化研讨、热点炒作等等。(朱文杰 )
辉煌在明天
又踏上了这块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说熟悉,因为,依旧是这道川,依旧是两边的山塬,依旧是漆水河无声的蜿蜒流过,依旧是210国道上车辆来回的穿梭。说陌生,一进灯泡厂的大门,就看到了不同于我记忆中的面貌,没有昔日繁忙生产的景象,倒有一点西安“大华纱厂--1935”工业遗址公园的味道,沉静肃穆端庄,给了我心灵上的冲击。第二天,看了电瓷厂、纺织厂的改造,确实显现出一种大格局大气象大手笔,耀瓷小镇,呼之欲出。无论如何,有前瞻性的规划,有耀州窑文化做底蕴,有现成的工业厂房车间做骨架,有一批有事业心会干事的人不懈的努力,蓝图没有理由不变成现实。
我是1973年到黄堡工作的,由烧窑工到班组长、车间主任、基建科长。1986年离开,在这块土地呆了整整13年,自以为对这个地方是了解的。当年,我一同分回来的战友分布在黄堡的各个厂,我们之间经常走动,对各个厂的情况也熟悉。刚开始不喜欢烧窑这工作,劳动强度大,又脏又累。对耀州窑真正的了解是在1984年,当时,我已是基建科长,省考古研究所的禚振西、杜葆仁在搞耀州窑发掘整理,吃住都没有地方。省考古研究所的所长、著名考古专家石兴邦来厂里,希望能给禚振西、杜葆仁支持和帮助,我具体操办,厂里给禚振西他们提供了一个院子做宿舍库房和办公地。在禚振西、杜葆仁那里,我知道了耀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加深了对陶瓷与中华文明关系的理解。
耀州窑的重见天日乃至被日益发扬光大,我认为,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陈万里、冯先铭先生对“德应侯碑”的发现,到五十年代中期商剑青先生对耀州窑的研究考证,再到七十年代“铁市长”张铁民主政铜川时对“耀窑青瓷”的恢复烧造,一直延续到1984年起对耀州窑大规模的发掘整理研究,有一条文化脉络在里面,耀瓷小镇专题片里应当反映这一点。因为,许多先贤,是在很艰难的条件下,开展这项工作的,如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内心强大的文化自信,是坚持不下来的。这种精神,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打造耀瓷小镇的文化动力和支持。
桃子别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