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风云1927 瞿秋白 红色基因:见证左翼文坛的一段友情(2)

2018-01-22 15:06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如今,位于大陆新村的鲁迅故居内,摆放着瞿秋白去江西瑞金时赠给鲁迅的工作台,无声地见证着一段始于16平方米厢房的伟大友情。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瞿秋白与书籍报刊》一书记载,当时,鲁迅经常遭受敌人的恶毒攻击,以及党内外非议和误解,因此,瞿秋白认为,正确认识鲁迅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他要完成一个重要任务,编一本鲁迅的杂感集。

鲁迅很重视这本杂文选集,亲自设计版式,安排插图和校对文字,全书正文260页,共收录了鲁迅从1918年至1932年的杂文75篇。瞿秋白又花四天时间写完约17000字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原理,把鲁迅及其杂文放置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和分析。他指出,鲁迅杂文所体现的革命文学传统主要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韧”的战斗,“反自由主义”、反虚伪的精神。这篇序言,像是一道从小屋窗口发出的光,启发了许多左翼和进步的文化人士,增进了左翼内部的凝聚力。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专家点评】磨难中见党性

瞿秋白是我党早期一位重要领导人,一度主持过中央工作,但在1931年初六届四中全会上遭到不公正对待,离开了领导岗位。他身体不好,经济困窘,住处不安全,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此时的瞿秋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生活上都是一个失意者。但瞿秋白并不以为意,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到文化战线的斗争中。当年在文化战线工作的夏衍回忆说:“在我和他断断续续的近两年的工作接触中,丝毫也没有感觉到他受了打击之后的委屈的心情。日常谈话的时候他是那样的乐观,那样的潇洒,那样的幽默,可是一接触到工作,他又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对敌人和旧社会的一切不合理现象具有那样强烈的敌忾和仇恨。”在政治和生活的双重磨难中,瞿秋白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张家禾,虹口记忆传讲工作室首席传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