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元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中国何以为中国”(二)

2018-01-21 18: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元代历史很少_元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_中国历史大迁徙

--看《枪炮、病菌与钢铁》如何揭示人类社会的命运(二)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在书的尾声提出了埋在很多中国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中国把几千年的巨大领先优势拱手让给了起步晚的欧洲?在1450年前(明朝前叶),欧洲在粮食生产、文字、科学与技术方面没有任何有意义的贡献,“它只是一个从地中海以东、新月沃地和中国接受发展成果的地方”。

系列电影《加勒比海盗》发生的背景是17世纪(明朝后期),从欧洲运往美洲的货物必须经过位于北美洲东南部的加勒比海,一时海盗活动猖獗。电影中的海盗船巨大威猛,而且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皇家船只更是气派。但实际上欧洲船队远远比不上中国的船队。

早在1405年(明朝初年),郑和就率领船队先后七次出海,横渡印度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而载入史册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却是发生在1492年,晚了将近一个世纪,而且哥伦布仅有三艘不起眼的小船,渡过的是“狭窄的大西洋”。

元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_中国历史大迁徙_元代历史很少

但是,中国和欧洲的差距恰恰就反应在这两个航海大事件上。

明朝初年,中国在政治权力、航海技术、组织协调水平和海上管制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在郑和大张旗鼓下西洋的同时,明朝廷对下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不许沿海军民“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严禁沿海居民进行海外贸易。而且,当郑和的远洋航海因朝廷派系之间的权力斗争等而终止的时候,朝廷还下令拆掉船坞、禁止远洋航运。距郑和第一次出海的一百多年后,葡萄牙人来到了澳门。元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早于欧洲海上强国西班牙葡萄牙一个世纪的中国远洋航行就这样错失了继续输出文化、相互交流学习、甚至是亚洲对非洲、美洲殖民的机会。明朝政治上的大一统导致了帝王的一个决定就使得原本世界领先的远洋航运灰飞烟灭、荡然无存。

而当时四分五裂的欧洲则大为不同。

出生于意大利的哥伦布在最终得以扬帆起航前往新大陆之前,曾先后遭到葡萄牙国王、法国公爵和伯爵的拒绝,最后他又求助于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第一次也被拒绝了。后来他又提出请求,对方才总算同意。《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感慨说,如果欧洲是在拒绝哥伦布的那三个统治者的大一统之下,那么哥伦布们就无法得到资助,也无法去发现新大陆、甚至敲开别国封闭的大门了。“事实上,正是由于欧洲是分裂的,哥伦布才成功地于第五次在几百个王公贵族中说服一个来赞助他的航海事业。”看到了西班牙掠夺的滚滚财富之后,又有6个欧洲国家加入了对美洲殖民的行列。

元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_元代历史很少_中国历史大迁徙

无独有偶,欧洲的大炮、电灯照明、印刷术、小型火器和无数的其他发明,开始的时候也是在某个地方被忽略或遭到反对,但是,中世纪结束后的欧洲有500个小国,使得这些技术发明创新总能在另外的地方生根发芽。元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而且,自12、3世纪英国大宪章限制王权开始,欧洲历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每一次运动都把欧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不同的是,中国自秦始皇统一直至清朝结束,都是专制集权一统天下的皇朝制度。历朝历代某个皇帝的一个决定就可以断送任何创新的行为或念头。中学历史里学过,18世纪60年代(清朝前期)英国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这也是中西人类社会发展的分水岭,此后,欧洲就把中国远远甩在了后面。

但是,远在元代(14世纪),中国就有了水力纺纱机,比依靠人力的珍妮纺纱机效率高出很多。但不幸的是,元朝廷及以后的明清时期都明令禁止重新建造水转机械,使中国丧失了14世纪就开启工业革命的机会。(网上可查到多篇专门分析此事的文献)

水力纺纱机仅是个例,各个大一统的专制王朝钳制思想创新的大事件更是触目惊心。张宏杰在《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中历数了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唐朝的科举制度、清朝的文字狱等等,于是,中国就成了黑格尔口中的“停滞的帝国”,两千年来不变地停留在原地,等着已踏入近现代社会的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

读史的目的不是缅怀过去,哀叹现在,而是以史为镜,警示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