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怎么灭亡的 生活趣事2027/清朝皇帝为何诋毁南宋的抗金英雄岳飞?(2)
宋高宗登基之后,就不断遣使,卑辞厚礼,一意求和。但金朝最初一心想吞灭南宋,根本不肯承认南宋的重新立国。直到建炎四年,才放还秦桧,施展“以和议佐攻战”的策略。绍兴二年,又放还宋使,承认可以让南宋立国。翌年,金朝第一次向南宋派遣和谈使节。绍兴八年即公元1138年,双方初步达成和约。但主战的完颜宗弼,即金兀术于次年发动政变,杀主和派,对宋重新开战。
当时,金军的主力和基干是女真骑兵,最利于在秋冬季节纵横驰骋于平原地区。和尚原和仙人关两战是山地战,金军尚可说有“以失地利而败”的因素。然而到了绍兴十年,刘锜军进行的顺昌之战,则开创了在平原地区大败金军的新纪录。
如果说顺昌之战尚有利用女真人不耐酷暑的天时而以逸待劳的因素,而岳家军大举北伐,又是在闰六月之后的七月,即在最利于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天时和地利的条件下以少击众,先后在郾城和颍昌两次大战中,大破金兵主力,并乘胜进军朱仙镇,再次破敌。纵观北宋末到绍兴和议前的宋金战史,一个基本史实是宋军愈战愈强,而金军愈战愈弱。
关于岳家军的战绩,确有史料方面的缺憾,今存的《金史》固然扬胜讳败,而宋方由秦桧主持修史,又力图堙没岳家军的军功。尽管史料的残缺不全,但岳家军战绩的基本情况还是可以考证的。例如面对岳家军的兵威,金兵就曾兵败朱仙镇被迫放弃开封向北方大败而逃。当时,身居金朝的宋使洪皓就说:“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直到岳飞身后二十年,金海陵王率军南侵,“胡人自为‘岳飞不死,大金灭矣' 之语。”
关于岳飞个人的军事才能,当岳飞入狱时,南剑州布衣范澄之上书救援说:“况胡虏未灭,飞之力尚能戡定。”岳飞遇害后,金使刘祹讥刺宋人说:“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
宋孝宗时为岳飞议谥的旨意说:“忠宣洪公在虏,尝遣蜡书至,太上以赐其家,言虏中所大畏服者,张浚与公而已。他日忠宣还,因奏事,论至公死,不觉为恸。”
岳飞身后六十年,金章宗招降宋吴曦诏也强调说:“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叁夷之诛,可不畏哉!”可见岳飞作为一代最优秀的抗金名将,是宋金双方所公认的。
可见当时的历史真相绝不是像康熙所说的那样,是宋高宗“偏安社稷,犹存一线之脉络 “,而是宋高宗的偏安政策,迫令岳飞班师,才使金朝得以在中原立足,造成了南北分裂的长久化。
岳飞在绍兴十年被迫令班师后,悲愤交加,力请辞职。但宋高宗的回诏却说,”未有息戈之期,而有告老之请,所请宜不允。”表明此时宋高宗尚不敢顺水推舟,乘机解除岳飞的兵权。然而一年之后,宋高宗不仅敢于解除韩世忠、岳飞、刘锜等将的兵权,还敢于进一步将岳飞处死。这无疑表明他对“偏安社稷”已经有了足够的把握,根本不用担心“兵老气衰”的金朝会卷土重来,不需要抗金将领来保卫自己的皇位和半壁江山,于是,不仅解除他们的兵权,而且要杀害岳飞,以便顺利地推行自己的偏安政策。因此,《宋史·岳飞传》中说:“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可谓是一针见血。南宋怎么灭亡的
关于以岳飞为代表的宋朝将领指挥的抗金战争的正义性,早已为历史的常识,而如今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理念,决不意味着就应当抹杀古代抗金战争的正义性。
自宋以降,关于宗泽、岳飞等抗金,各朝都有议论。宋人本有更详尽的文字记录,可惜今已佚亡。至于自元至清,不论持何种见解,即使是长于考证的清代学者,也根本做不到如今人那样,以现代科学方法,最大限度地网罗史料,进行细致和深入的研究。
说起来,金朝和清朝确有一些共同之处。如进入中原之初的强烈破坏,不同程度地强制推行奴隶制,使社会倒退;对汉人强行剃头辫发,清朝有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激化民族矛盾;大规模地掠夺田地,清朝谓之圈地;金朝迁居中原的猛安谋克户,也与清朝的八旗子弟经历过类似的腐化和衰败命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伊拉克总统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