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南宋灭亡时的最大谎言,其实仔细想想就可将其戳穿

2018-01-18 03:1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元朝灭亡时蒙古人下场_南宋灭亡_崖山之后无中国

原标题:南宋灭亡时的最大谎言,其实仔细想想就可将其戳穿

1276年,蒙古大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大部分南宋皇室成员其后被带往元大都,少部分残余势力逃到了南方并建立起了新的小朝廷,然而仅过2年,也就是1279年,宋蒙在崖山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战,战役的结局自然是以南宋军队的全军覆没而告终,随后,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同时与其一起殉国的还有十万南宋军民。

至此,南宋彻底灭亡,中国历史就此进入元朝时期。

陆秀夫负帝投海宣告了南宋的灭亡

崖山海战是宋人抵抗蒙人的最后一战,它充分反映了宋人的绝望却又不甘心成为亡国奴的一面,从而出现了十万军民齐跳海这一极其悲壮的一幕,崖山之殇也就自此而来。

是的,南宋军民的这一举动彻底感动了我们,其忠君爱国的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华部分,但在后来,中国文学上却出现了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这一思想,之后便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崖山之后无中国”其意为崖山海战后华夏文化发生断层,古典中华文化遭到摧残。

其实,最先提出这一思想的并不是宋朝遗民,而是三百多年后的明朝遗民,它反映了明朝遗民在亡国之后的一种情感寄托。后来,这一思想传到了日本,经过日本居心叵测的包装,渐渐的,它便开始流行起来,直至今日。

崖山之后无中国_南宋灭亡_元朝灭亡时蒙古人下场

崖山,请保持敬畏之心

其实,“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这一思想虽然因片面而上不了大雅之堂,倒也没完全错误,但关于南宋灭亡这事,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颇让人感动的传说,即南宋灭亡时日本“举国缟素”。几百年来,这一说法在民间流传颇广,很多不知实情的人还就此非常感激日本对南宋的怜悯之情,从而对其心生好感。

然而,南宋灭亡时日本“举国缟素”这一说法实际上完全就是个伪命题。

了解日本这个民族的人都知道,其是一个善变的民族,当你强大时它崇拜你并拼命向你学习,而当你衰落时,它便会第一时间想要了你的命,纵观中日关系历史,它确实如此。南宋灭亡

在唐朝高宗时期,野心勃勃的日本便与中国发生了第一次交战,即白江口海战,此战最终以日本海军的全军覆没而告终。其后,日本迅速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它静下心来虚心的学习唐朝的各种制度、经济、文化,甚至其国名都是请求当时的皇帝武则天恩赐。就这样,唐日两国开启了密切交往的历史。

白江口之战

到了后来的明朝,在野心家丰臣秀吉的带领下,日本似乎认为自己已经够强大了,于是它又与中国发生了第二次战争,即著名的万历元朝抗日战争,在大明名将李如松和朝鲜名将李舜臣等人的共同抗击下,日本再次战败,丰臣秀吉的扩张计划就此破灭。

元朝灭亡时蒙古人下场_南宋灭亡_崖山之后无中国

李如松

到了清朝,清政府在被洋人屡屡教训后,日本抓住了机会,于1894年第三次与中国发生了战争,即甲午战争,这次,日本捡了洋人的便宜,它终于战胜了大清,并在战后获得了大笔赔款及土地。有了这次的胜利,其野心再次膨胀,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抗战。然而,这次它却没那么幸运,而是被打回了原形。南宋灭亡

悲壮的甲午海战

纵观这1300多年的中日关系历史,可见其根本就是一个不懂感恩,只会乘人之危的民族,那么,这样的一个民族,其又怎会在南宋灭亡时“举国缟素”呢?那这“举国缟素”的说法又是从哪里来呢?

实际上,历史上确有“举国缟素”这一说法,只不过它是出自于一位叫郑思肖的南宋诗人之口,其诗集《心史》中便有“日本举国缟素”这一句,这也就是民间流传着“日本穿白衣哭大宋失国”的由来。然而,这位记载了“日本举国缟素”的诗人郑思肖并没有去过日本,那他怎会见到了这一“感人”的场面呢,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国内根本没有任何关于“举国缟素”的记载。

“日本举国缟素”是个伪命题

由此可见,这位诗人写出了“日本举国缟素”,这只是其一厢情愿的将自己的亡国之情寄托到那个曾经对大宋非常仰慕的民族身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