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与春秋五霸相比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中最先崛起的魏国,为什么没能笑到最后?有五大原因(2)

2017-12-31 08:1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前419年,魏国在河西重镇少梁筑城,加强了这个黄河重要渡口的防卫,以此作为西进的前哨基地。此举招致秦国的强烈反击,秦军数次进攻少梁,但均被魏军击退。与春秋五霸相比 战国七雄前413年,历经数年准备后的魏国正式大举攻秦,在郑(今陕西华县)打败秦军。次年,魏军又攻取了少梁以北的繁宠(今陕西韩城境内)。与春秋五霸相比 战国七雄前409年,魏文侯又派遣名将吴起伐秦,攻拔临晋、元里等五城,迫使秦人退居洛水。

魏国名将吴起

通过这一系列军事行动,魏国全据河西之地,使得河西、上郡与河外三地连成一片,消除了秦国对魏国政治经济中心河东地区的直接威胁,使魏国一时没有了后顾之忧。

中山国为白狄鲜虞部所建立的国家,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地区,国土方圆五百里,其地西接太行,沟通河北与山西,地理位置重要,在当时是仅次于战国七雄的二等强国。

当时魏国最东部的河内地区孤悬在外,仅隔着狭长的上党之地与本部连通,而中山又与齐国结盟共同对付三晋,这使得河内岌岌可危。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局面,在前408年击败秦国之后,魏国立刻调转主攻方向,兵锋直指中山。魏军经过三年苦战,终于攻灭中山国,拓地百里,扭转了东方的不利态势。

齐是东方大国,战国初年田氏代齐之后,齐国统治者为巩固内部统治,一度进行战略收缩,采取睦邻政策,对外用兵谨慎。数十年之后,恢复元气的齐国联合中山国开始频频对外用兵,对三晋构成了威胁。

面对齐国咄咄逼人的姿态,魏国不敢掉以轻心。就在灭亡中山后的前405年,魏国开始联合韩赵共同对齐国用兵,连续两年重创齐军,使得齐国此后十年之内不敢与魏国争锋。此役使魏国声威大振,从此周王室正式承认三晋为诸侯,魏赵韩三国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魏国接连击败齐秦等大国,一时消除了来自东西两翼的威胁。此后,魏国开始全力向中原进军,不断蚕食宋卫郑等小国的领土,并迫使他们臣服。不过,魏国在中原的最主要对手还是楚国,楚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是与晋国并立的一等强国,疆域辽阔。

春秋战国时的攻城

魏文侯晚期,魏国开始将进攻矛头指向楚国,前400年,魏军伐楚,夺取了大梁(今河南开封)附近大片土地。前393年,魏军攻打郑国,并在黄河延津渡口附近筑造酸枣城,以此作为抗衡齐楚等国的前进基地。此后数十年,魏国不断在这一区域攻城略地,屡败楚师,其在中原的土地已经颇具规模,远超其发家的河东地区。为了能更好地经略中原沃土,巩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前361年,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迁至大梁,魏国的统治中心距离华夏文明核心区更近了。

战国前期和中期,魏国君臣励精图治,审时度势,善于用兵,使得魏国成为诸侯间的头号强国。“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魏主的礼仪、车马、服制均从周天子。

前344年,魏惠王召集十二国诸侯,举办“逢泽之会”。据史书记载,此次会盟,魏王“乘夏车,称夏王,朝为天子,天下皆从。”威福自操,好不威风。邻近的中小诸侯都来朝见,并甘愿受魏国的驱策调遣,魏国的霸业至此达到顶点。

与春秋五霸相比 战国七雄_春秋五霸是哪几个_战国七雄中的春秋五霸

▍魏国为何由盛转衰

“逢泽之会”后仅仅过了三年,前341年,魏国在马陵之战中惨败,损失十万大军,精锐士卒尽丧敌手,主帅太子申、庞涓阵亡。祸不单行的是,在次年的西河之战中,魏军又被商鞅用计诱擒了主帅公子昂,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

此后,在东西强敌的夹击之下,魏国国势日衰、疆土日蹙,逐渐退出了一流强国的阵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仅仅数年之内强弱之势逆转,曾经取得的霸业成为过眼烟云,令人唏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五点:

首先,从魏武侯时期开始,魏国统治集团集团内部团结一心的局面就开始崩坏。魏武侯听信谗言,猜忌名将吴起,导致吴起被迫投奔楚国,使得魏国失去一栋梁之才。此外,还有魏将庞涓妒忌陷害同门孙膑,致使孙膑后来投向齐国,埋下了日后马陵之战惨败的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