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论衡》 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4)

2017-12-24 23: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城内有 8 万多名各类工匠以及 2 万多家商 店。流传至今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生动而细致的笔触定格了当时的繁荣景象。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 200 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 160 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 大体在 10-30 里,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可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 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 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下表反映的是江南部分市镇及其经营项目) 市镇 湖州府南浔镇、菱湖镇、乌青镇、苏州府震泽镇、嘉兴府石门镇 嘉兴府王店镇、王江泾镇、湖州双林镇、苏州府盛泽镇 松江府华亭县朱泾镇 桐乡县炉头镇 桐乡县石门镇 归安县善琏镇 经营项目 桑蚕缫丝 丝织业 棉纺织业 冶铸业 蚕丝、榨油 制笔材料三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发展就与国家的演进联系在一起,其城市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大城市的规划要遵循“奉行天道”的原则。唐宋时期,中国的城市主义正在汲取 新的营养,有了新的内容。唐代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的大都市日益繁荣, 如扬州、益州;宋朝鼓励贸易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 州、泉州??然而到了 1600 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 开始消散。

《论衡》_左传的文学成就_《论衡》出版年份

——摘编自《全球城市发展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促进汴京城商业繁荣的政策性因素。(4 分)-7-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以及兴起的原因。(8 分)(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5 分)5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经济呈现明显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 分) 材料一 行业 棉纺织业 纱厂纱锭数(枚) 表 1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 年) 1895 年 14653 2047 3039 38569 7943 85 126 68 89 1899 年 69564 6766 4175 45278 29270 154 241 190 145 发展速度(1895=100) 474.7 330.5 137.4 117.4 368.5 181.2 191.3 279.4 162.3机制面粉业 产量(万包) 出口量(担) 缫丝业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内地丝车数(台) 卷烟业 火柴业 水泥业 资本额(万元) 资本额(万元) 产量(吨)机械采煤业 产量(吨)材料二 表 2 为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商品种类比较(单位:%) 进口商品 年代 生产资料 机器及 大工具 1893 1903 1910 出口商品 时间 原料 农产品 1893 1903 15.6 26.8 矿产品 —— 0.4 半制品 手工制造 28.4 17.2 机器制造 0.1 11.9 制成品 手工制造 53.4 32.9 机器制造 2.5 6.8 0.6 0.7 1.5 建筑用品; 设备、器材 7.8 14.3 16.0 合计 8.4 15.0 17.6 消费资料 消费品 原料 13.0 22.3 17.0 直接消 费资料 78.6 62.7 65.4 合计 91.6 85.0 82.4-8- 191039.10.713.114.728.38.0材料三 在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之间,中国先后出现过 300 多家新式的工业企业,这些 企业的主人或主要投资者,其身份多为官僚,地主、商人、买办,这批人大体上就是我们所 说的民族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