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山西教师招聘考试备考: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

2021-05-19 08:2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教学目标

1.培养教师对我国近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展现的诗意。

3.体会诗歌所抒发的观念感情。

4.了解我国近代文学在体例上方式上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展现的诗意。

2.体会诗歌所抒发的观念感情。

3.了解我国近代文学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研究古代文学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大家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

本课课堂,以朗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知名的佳作,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背诵的书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员完成默写的训练。通过背诵,使教师很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读出诗人所抒发的内在情感。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仰和自信精神,《赤壁》中体现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愤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腔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直率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担忧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词五首教案_读诗词名句随想范文_诗词教案范文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戏剧。诗歌常常用更精练的语言来展现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优雅地表达复杂的观念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佳作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如何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诗意,来感受我国近代文学的美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画家。他曾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变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南京,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受到贬抑表示厌恶。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寂寥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遗民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东汉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故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凉,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怀念曾经因政治转型失败被杀被贬的表哥,不胜回忆。“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明白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内心仍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态。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含义是您是个如此有能够的人大量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景,而官吏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即使我两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两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

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看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吃着茶听着歌不禁感到精神振奋。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抒发了诗人受到同僚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心寒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充满形象而含义深刻的名言。

诗词五首教案_诗词教案范文_读诗词名句随想范文

4.齐读这首诗。

(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诗词教案范文,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造成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成为诗的鼓励,它原本也蕴藏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未能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叹。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岁月销蚀掉,也易从他们的记忆中逝去,但既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看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能够平静,因此他应磨洗并区分一番,发现其实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他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么的观念感情7 .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体现出他的忧郁不平和直率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契机,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仍然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霸气。

3.齐读背诵这首诗。

(三)《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讨: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跟国家的那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利用了哪个修辞技巧?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那两层含义。

诗词五首教案_读诗词名句随想范文_诗词教案范文

(4)尾联是古今传诵的诗句,抒发了作者怎么的观念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

(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殆,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密切相连。运用了形容的隐喻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说出了局势的凶险和现状的危苦。

(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展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可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规定。)

3.齐读这首诗。三、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诗词五首教案_诗词教案范文_读诗词名句随想范文

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二、研读作品

(一)《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语义。

宫阙(que4) 绮户(qi3) 婵娟(chan2)

2.解题。

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要求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主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跟目的。那么农历新年大家吃什么有哪些寓意呀?——团圆。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至距苏轼约数百公里的河南郑州,兄弟五年没有见面了。

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挣扎的苦恼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害怕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展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伤和冲突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亭阁穿过镂空的窗户。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进入至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他们分离时团圆呢? ‘

提问:

①什么语气?

要点提示:反诘埋怨。

②怀念谁?

要点提示:弟弟子由。

接着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云彩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

诗词教案范文_读诗词名句随想范文_诗词五首教案

③提问:用哪个语气、态度?

要点提示:对离人的责怪抚慰,更是带给哲理,表现画家旷达的胸怀和情结。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福:只期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可共享这美丽的月光。

④提问:这样的诗句体现作者怎么的观念?

要点提示:深挚崇高的观念境界,美好的祝福。

下片大意:抒发对儿子的追忆之情。

(二)《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认识曲是诗歌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在日本近代哲学中,宋朝除了承袭了清朝的诗而产生了宋诗独具的特征,而且既有词的盛行。到了宋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剧,另一种是文学。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演奏,包括长诗和散曲。套曲由若干曲子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诗词教案范文,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4.教师简要讲解。

作者此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情感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缘由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5.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

(2)这首曲抒发了作者怎么的观念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3)你觉得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原因。

4.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彭山(今属河南)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扬州通判,知舒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衡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扬州、颖州等,官到廷尉尚书。后既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是转型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豪放,为清代更杰出的诗人,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戏剧表现方面颇具风格。少数诗篇也可体现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华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更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5.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文学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抨击时事而免官,复官至兵部侍郎,又出仕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江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薨。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先秦经典,下到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蕴藉、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归隐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词文赋。其佳作流传下来的有文学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二、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