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老师推荐】小学语文范文:教案要怎么写?(2)

2021-04-17 21:1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7.完成课后第3题。

《天净沙秋思》教案3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反复诵读,能恰当说出作者抒发的观念感情。

2、通过场景的评析,准确叙述曲中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饱含的意境。

3、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用准确的隐喻表达抽象的情感的方式。

4、多渠道引导师生品味写景语言,培养教师自主阅读、感悟诗情之素养。

5、学生把握和学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提供了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课例。

教学重难点:

游子怀乡之情,羁旅之思。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欣赏这两首古诗,培养教师的诗词朗诵能力,学会怎样阅读欣赏古代文学。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可由秋天的诗文导入(如刘禹锡的《秋词》等)。或由学生描述夏季的景色导入。

(二)朗读这首词

可通过自由读、默读、赛读、有情感地朗读等方法进行

(三)背诵这首词

秋天的雨教案范文_秋天 公开课教案_一年级秋天 教案

(四)学习小组探讨、探究这首词

1.这首词写了这些景色?

2.作者在这首词中饱含了如何的观念感情?

3.这首词的新颖之处(如颜色的搭配等)

4.点明这首词的题旨句是哪个?

5.品味文中的语言。

6.分析文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五)拓展:

1.可提起笔来补充内容,扩写《天净沙》,也能拿出画笔来画。

2.比较阅读:引刘禹锡《秋词》其一,与《天净沙

秋思》进行比较。

(六)作业:

写一段短文,描写《我心中的秋》。

《天净沙秋思》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韵味。

3、有情感地反复吟诵并熟练地背诵。

4、领会诗歌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禅意,领会诗人在文学中所抒发的情感,诵读并背诵。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想像法。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个成绩非常差的学校,学习诗歌,对她们来说,也许除了朗读以外

可能就没有别的印象了。所以,在课前我使教师收集一些有关乡愁的诗文,教学中我尽量在课堂中运用使教师朗读的方法去传达这首小令和我们展现出来的节奏美,让学生还原诗歌中的场景来传达诗中展示的图画美,领会诗人表现的游子的乡思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墓地。而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仍不得不想到这篇作品《天净沙 秋思》。因为它非常出众地利用了景物抒发的写法,将抒怀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叙事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流浪他乡的游子的无奈。

二、解题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词形式。元曲继唐诗宋词后盛行, 是唐代的新诗体。“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曲是我国近代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兴于明代,又称文学。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杂剧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存《东篱乐府》一卷。元代著名文学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流浪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样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跟泪写成的,是宋词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三、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读文本

秋天 公开课教案_秋天的雨教案范文_一年级秋天 教案

2、 教师配乐朗读

2、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读出感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学生配乐朗读

四、学生合作探究

赏景品情

1、四人为一组,讨论下面问题:

(1)这首短诗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那九种景物?分别有哪些特征,你觉得这样做有何好处?

(2)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

(3)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么的情韵?其“情景交融”的特征是如何在文中得到展现的?

以上问题由教师讨论,师适当点拨,共同明确:

(1)这首短诗共写了藤、书、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体现各自特点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时尚,又让原本互不相干的事物,在孤寂的初冬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2)独在荒凉的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流浪,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既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悲伤的旅人。本句揭示“秋思”的涵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此处?他到底要到那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能听凭读者去想象。

(3)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悲苦之情,但人的情感是写实的,难于表达,作者借助传统的笔端于物的写法,把这些悲惨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显著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具象的悲凉之情,有相连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2、学生交流自己想象的场景,及作者所抒发的师生的思乡情。学生依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笔画,加深思考。

3、齐声朗读并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散文,可展开朗诵大赛,以提升朗读水平。各小组展开竞赛,看谁背诵的诗歌多。

六、总结

这首短诗仅用28个字就是道德表现出一个长期流浪他乡的游子的悲凉,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语,而字字却是扣着“情”来写,古人说:“凡景物,皆情语”,《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起这篇作品。

七、作业

背诵并抄写本首短诗

抄写重点字词、词意

将这首短诗改写成一首现代文学

【《天净沙秋思》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1.天净沙秋思教案

2.天净沙秋思的教案

3.天净沙秋思教案(精选3篇)

4.《天净沙秋思》教案(精选5篇)

5.天净沙秋思课堂教学教案设计

6.天净沙秋思翻译

7.天净沙秋思作文

8.天净沙秋思改写作文

9.《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