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乐题库(2)

2021-04-06 02: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参考答案】

诗人想象卷起的芭蕉叶(2分)像一封深藏着美丽情愫密封的女孩书信(2分),从眼前包卷未展的芭蕉遥想未来景象,和煦的东风吹来,芭蕉叶就要渐渐展开,就像春风偷偷拆开这封书信(2分),使美丽的遐想显露在无边的春色中。(抓住了划线文字,意思对即可得分。)

【评分标准】“一缄书札”,比喻(本体),2分;结合上文“芳心”理解诗意,2分;合理解释“会被东风暗拆开”,2分。

(三)对比赏析型

示例:阅读以下两首诗,完成前面题目。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内战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问题】

两首诗都是对于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诗论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传统,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觉得哪一首更好,为什么?

【解析】这是一类很常用的题型.对比鉴赏,便于考查思维的多样性。本题主要考查作者的看法态度和观念感情。多视角认知,必能得出多样性推论。解答时,要从不同的语气中揣测不同的看法态度。

【参考答案】①杜诗好。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激昂乐观,积极向上。

参考答案②王诗好。王诗冷静客观理性的反思了后来的境况,指出项羽的失利已难以挽回,是历史的必定,指出江东子弟是不会跟着他卷土重来的。

参考答案③第一首好。作者

批判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没落,同时暗寓讽刺之意,在批判、惋惜、讽刺之余又说明“败不馁”的道理,颇有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④第二首好。第一首只写了项羽应包羞忍辱卷土重来,只写项羽个人的悲情。而第二首则写出了连年内战百姓疲弊,渴望安定的生活,在观念性上高于第一首。

(四)、完全开放型

示例:读以下一首古诗,然后提问后面的问题。

晚春韩愈

教案模板范文_诗词教案范文_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语文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问: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观念情感,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解析】称为“完全开放型”未必很恰切。但如果“颇有争议”肯定各有各的道理,答案就不可能唯一。此题还得从晚春的背景和群芳的对比中讨论“杨花榆荚”的形象意义,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理解,但必定要挖掘出形象的切实意义。

【参考答案】①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雪飞,积极参与到挽留春光的团队中,这种魄力实在值得钦敬。

参考答案②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仿佛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满天飞舞的雪花。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

参考答案③争妍斗艳的花木春夏秋三季是相似的,而“杨花榆荚漫天飞”却是春日特有的风景。诗人歌颂他们热衷专情、不耍心机,只有他们表达了与春神缠绵难分、恋恋不舍的温情实感。

(五)、课内外联系型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提问问题。

夜筝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问题】清人刘熙载说:“绝句取径深曲”,“须如睹影知竿乃妙”。文学佳品具有浓厚的戏剧弹性和张力,能给观众留下丰富而广阔的探讨空间。白居易的《夜筝》便是这种的范本。有人评价它是《琵琶行》的缩本,其间对戏剧的侧面描写带有丰富的预示性,使人能“从一斑而窥全豹”,对此,你有同感吗?请结合诗作展开联想,作详细评述。

解析:其实这类型型也有相当性评判赏析,只其实是将课内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这里要求我们对一些诗文名句熟读成诵,要在非常中唤醒记忆,展开联想,相关词汇也要烂熟于胸。此题关键要知道“紫袖”、“红弦”、“弦凝”、“指咽”诸词的涵义,并联想到《琵琶行》相关词语,然后把握写作手法中侧面描写和戏剧空白的特征,理解“睹影知竿”的艺术效果。

评分要点提示:“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者与筝,“明月”点“夜”,可联想到浔阳江头之明月夜。“自弹”与“低眉信手续续弹”,“暗低容”与琵琶女“敛容”自陈相对应。第三句是关键句,貌似无声的止息符,其实攸关声情,颇有深意。它既是艺人如泣如诉情绪顶点的突变,又是绝妙别致的暗示,使人于无声顷刻中体会和想象筝乐美好的同时,又导致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自然铺垫出“别有深情一万重”的结句。这与《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从侧面落笔烘托主体的技巧诗词教案范文,确实收到了“睹影知竿”的功效,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此题为开放题,允许学生个性化、拓展性理解,但须围绕侧面描写和戏剧空白,结合诗作展开自然而合理的联系和联想。)

除五种种类外也有一种表格填充型非常常用,这是一类客观性较强的主观试题,考查的内容非常全面,要看清表格的规定作答。请看示例:

.阅读以下小诗,回答问题

喜见外弟①又言别李益②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①外弟即表弟。②李益(公元748-829),唐代著名画家,他七岁时,爆发“安史之乱”。

阅读全诗,填写下表。

联次主要内容(不少于两个字)各联主要情感特征全诗抒发的爱情诗句的戏剧特点

首联久别真挚的至亲情谊和写实技巧、典型的画面、以及。

颔联惊讶、欣喜颈联热烈尾联话别

参考答案:

联次主要内容各联主要情感特征全诗抒发的爱情诗句的戏剧特点

首联久别意外真挚的至亲情谊和沉重的动荡之感。白描技巧、典型的画面、生动的细节或者心理描写。

颔联重逢惊讶、欣喜

颈联叙旧热烈

尾联话别惆怅

五、总结本专题复习内容,强调备考策略:

明确考纲要求,确定复习重点;熟悉此类题型,把握解题技巧;

积累鉴赏知识,运用相关词汇;阅读鉴赏辞典,学写赏析文字。

六、课后练习布置:

1、阅读以下一首古诗,然后提问后面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教案模板范文_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语文_诗词教案范文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出达,归雁洛阳边。

问: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判为“形容景物,妙绝古今”,你觉得它“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①“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这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作家顿生思乡之情呢?(时序交替,触景生情)

参考答案②这字眼炼字炼句极见功夫。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丽事物的喻示,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提出,并且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他们以人的信念和蕴藉。(语言上炼字炼句)

参考答案③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在经年将尽时闯入人间,将打败严冬。表现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有哲理意味)

(此为开放性试题,以上①②③三个角度皆可)

2、阅读以下一首元诗,然后提问问题。

昭君出塞图王思廉①

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汉室御戎无良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注】①王思廉:元朝初年诗人,历经宋、金灭亡等历史事件。②龙庭:指匈奴集会祭

天的地方。③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

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将

王昭君的悲剧归为画工之责,故有“怨丹青”的说法。

(1)这首诗在描写人物方面,运用了哪些表现技巧?请结合本诗详细探讨。

参考答案:衬托。用“黄沙”“堆雪”营造氛围,衬托昭君愁苦的心情;用旁人“掩

泪听”琵琶的忧伤情状衬托弹月琴者王昭君的哀婉、哀怨。

(2)与《西京杂记》的记述相比,这首诗在主题观念上带有怎样的进步性?

参考答案:《西京杂记》将罪过推到画工身上,意在表明个人的不自傲是小人嫉贤妒能

造成的。而王思廉的这首诗将矛头指向汉朝占领者,表明因为国家民族的衰弱,因而使这些女性作为牺牲品,所以,王昭君的悲情便带有更深的历史含义。由此看来,王思廉的这首诗跳出了个人荣辱的圈子,以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为主题,深化了昭君出塞的意义。

3、阅读以下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随感感受,诗人爱情变化,富有层次;消结合具体词语解读之

参考答案:“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心。“试卷”刻划诗人既抱期望而又疑惑不安的态度。“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喜悦之情。

②这首诗运用了这些戏剧技巧?诗人描绘的场景中,蕴含着一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对比(或“对照”、“呼应”)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神圣的,一切美丽事物的生命力仍然不可打击。(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梦想境界,享受胜利的真谛”)(含义对即可)

4、阅读以下一首古诗,然后提问问题。(6分)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的儿子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谏议,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唐制条例:“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问题】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哪些特征?是从哪几个视角来写这个特征的?结合全诗加以探讨。

【参考答案】写出禅智寺的静寂的特征。角度及预测:

①以动即“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阔,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显出出禅智寺

的冷寂。②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悲伤冷落。③从明暗的变迁写静。于竹林幽思的幽深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透过雾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使人认为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或许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意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静。(写出特点1分,写出一个角度2分,写出两个角度5分)

【教学反思】

诗歌朗诵默写和会考专题复习相结合,这是从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出发,力求系统;其实即使从由浅入深的视角出发,先上高考专题复习再上选修的,也未尝不可。我认为文学鉴赏要从教师的心理需求出发,避免教学的单一、枯燥。要切记的上,教学要有所注重,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把专题知识点分得太明确,也不能分得过细。否则的话,就把知识点联系割裂开来了。我曾想把2013年的诗文鉴赏题按考点来归类,后来看到无法分,因为这次的中考题综合性都很强,几乎每个考查点都涉及到了。教学上也同样是那么。

我觉得将古典诗改写成白话文时,不必采用逐字逐句的方法处理,原诗所叙述之人、事、物、时空背景都不宜忽略,叙述者的口吻、人称也不应改动,有时要提高局部描写以补足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