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血战台儿庄高清电影_平型关战役电影完整版_血战钢锯岭在线观看(3)

2017-02-07 09:1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1986年2月5日,《血战台儿庄》的电影剧本在经过前前后后12次修改定稿之后,终于投拍。2月16日,即大年初六,满载着摄影器材和各种物资的大小9辆汽车从广西南宁出发,浩浩荡荡地开赴到山东外景地。

1986年7月,《血战台儿庄》完成所有外景拍摄后,即在北影录音棚进入后期的台词录音工作。此时,正遇上李宗仁之子李幼邻先生回国探亲,摄制组让他看了正待录台词的全部样片。看片的过程中,他多次感动得流泪。看完之后,他激动地紧紧握住李宗仁的扮演者邵宏来的手,连声说:“太像我父亲了,太像我父亲了!”

影片顺利地通过了!在电影局审查时,一位级领导看完影片后,紧紧握住导演杨光远的手说:“谢谢你拍了这部好影片!”一部电影,居然惊动到了高层领导,可见它非同小可的分量了。

艺术风格

作为中国内地第一部描写抗战期间军队正面战场作战的电影,《血战台儿庄》在中国抗战研究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血战台儿庄》不单单是一部抗战题材的电影,其对艺术的突破以及求实、专业地拍摄战争片的特点,都应该成为典范。

《血战台儿庄》定下了“真实再现”的原则。纪实风格,成为这部在香港公映时创下国产片票房最高纪录的影片的最大亮点。从总指挥李宗仁到营长,所有重要人物都是真实的,只有部分小人物虚构。这在当时强调曲折情节的故事片里是少见的。

史诗般的主题,油画般的色彩,《血战台儿庄》堪称中国第一部具有巨片意识的军事题材电影。作为两队武力的残酷争斗和两个民族意志的顽强较量,台儿庄大战的惨烈程度不容回避。一个“血”字贯穿全剧,从临沂之战、滕县之战到台儿庄保卫战,影片选取的每一个会战关节,无不是血染的画面。一动不动几个小时,不是战士就拍不了这个镜头!这部没有任何棚内戏、把外景当内景的影片中场面最大的外景,借用800名军人。

拍战争片一定要专业,土一定要真烧焦的那种,鲜红鲜红的那种血实际很不真实,其实血应该是黑褐色的,还有绷带,很多电影上伤员的绷带雪白雪白的,一点都不真实,在战场上那种恶劣的环境里,绷带应该是略有点脏。在军装和士兵扮演者的选择上,一般的灰军装,用摄像机拍出来颜色都偏蓝,为了让灰军装的颜色‘正’起来,他们找到枣庄一家酱菜厂,用他们泡酱菜的老汤染灰军装,这样的灰军装颜色出来就比较像了。挑选士兵不能只用特别年轻的演员,他们比较专业,一看就是士兵的样子。但是在选择演日本兵的演员的时候,他们不选那种一看年龄就很小的演员,根据史实,日本兵中有相当多的人已经打了很多年的仗,不少人是30多岁的壮年人,这些日本兵的扮演者我们是从当地煤矿挑选的,挑选那些30多岁的、一张口露黄牙的,这些人才能反映日军的真实状况。”

死去的日军士兵手里还紧握着妻子的相片,捡起照片的日军军官也沉思不语;惟一幸存的孩子在遍野的尸体中孤独地哭泣;眼睛失明的士兵拿起一朵野花,放在鼻前嗅它的芬芳;战斗间隙,中队的老兵用树叶吹响了《绣荷包》,悠扬的音乐伴随着硝烟弥漫的战场,其意象的反差动人心魄。是虚构,也是艺术的真实,戏剧性让历史由此升华。

导演认为历史画应尽量多地尊重历史的真实,画中的城墙就是取自台儿庄实地拍摄的真实城墙。画中城墙上的弹孔也是取自庄内一所民居墙上遗留下来的实景。画中人物的设计也尽量地接近当年的“真实”。血战台儿庄高清电影

“台儿庄”主要的立意是要表现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而并非只是把它画成“台儿庄”,所以画面中应该有起伏,特别是高大的城头和残缺的城墙,能够暗喻中华民族的脊梁和近百年的沧桑,所以第一点在取景上有所不同。台儿庄战役空前惨烈,胜利是用无数先烈们的鲜血“填”出来的,所以称为“血战”;用“血流成河”的护城河来说明战争的惨烈,也突出“血战”二字。先有了立意,再来取景,所以我这幅画面中的“城头”和“护城河”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可能也以此和其他“台儿庄”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