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崤之战注释_崤之战_殽之战(6)

2017-01-18 19:0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十一、【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②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③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十二、【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o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