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典故望梅止渴50字_望梅止渴的典故解释_望梅止渴的故事
什么是望梅止渴的故事?望梅止渴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我们能从望梅止渴中学到什么?更多详情请看正文《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的故事》
望梅止渴的故事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曹操。
曹操简介 曹操资料
曹操是谁?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学家、军事战略家、文学家(写过诗歌)、书法家,三国中曹魏的缔造者。生于155年,死于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是现在的安徽亳州人,民族为汉族。望梅止渴的典故解释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专攻兵法,善于写作诗歌,诗歌主要内容包括2层内容:一是抒发自己的抱负,二是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整体内容气魄雄伟且慷慨悲凉;曹操的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望梅止渴的故事 望梅止渴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由于条件反射)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他们凭借着这个(暂时的不口渴或想吃梅子的愿望),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望梅止渴的典故解释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从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望梅止渴告诉人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退缩,要像故事中曹操的做法,要想办法来解决,只有这样才可以解决困难。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已经胜利七十周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