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杨玉良造假_复旦大学杨玉良造假_河北科技大学学术造假(3)

2016-12-05 07:06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三、杨玉良领导的高分子课题组的网站上对此事的宣传

采用射频脉冲与转子同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研究高分子固体的结构,取向和分子运动的相关性的三项新的实验方法(EISS、2D-EISS和3DCORD)。

这个独一无二的方法可一举获得关于高分子固体材料内部的链结构、凝聚态结构及动力学的信息,以及其间的相关性,为从微观角度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手段。

迄今,尚无其它的实验方法可取代。

这些工作均以杨玉良为第一作者在《J.Chem.Phys.》、《Macromolecules》和《Chem.Phys.Lett.》上发表,并获得广泛引用。

在93和94年由AcademicPress与CambridgeUniv.Press出版的两本有关高分子固体NMR的权威性专著:V.J.McBrierty,L.J.Packer,NuclearMagneticResonanceinSolidPolymers,CambridgeUniv.Press,Cambridge,(1993)和K.Schmidt-Rohr,MultidimensionalSolid-StateNMRandPolymers,AcademicPress,NY,(1994)对这些新技术均以专门的章节进行全面介绍。

而且,这些新方法也成为Spiess教授研究小组获1987年10月DFG颁发的Leibniz奖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对这个网页的剪切

但实际上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in Solid Polymers和MultidimensionalSolid – State NMR andPolymers这两本书中只有四次零星地引用杨玉良的工作,怎么能说:“对这些新技术均以专门的章节进行全面介绍”?最后一句话更是雷人:

而且,这些新方法也成为Spiess教授研究小组获1987年10月DFG颁发的Leibniz奖的主要内容。

首先,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那样,获Leibniz奖的是Spiess教授,而不是Spiess教授研究小组。

其次,按照这个说法,应该是Spiess教授拿着杨玉良的科研成果去领奖,真是吗?

可以看出,杨玉良留学德国及回国一两年所发表的文章基本没有人引用。

后面几篇文章是有些引用,但这离Spiess教授获Leibniz奖已经四五年了。

有人可能会问,87年有一篇SCI引用为9的文章,但在96年前这篇文章才被引用三次,其中两次是杨自己引用的。

89年有一篇SCI引用为8的文章,但在96年前这篇文章才被引用二次,其中一次是杨自己引用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Spiess教授在80年代发表的成果吧!

以下是谷歌学术和SCI数据库搜索的结果,左边是谷歌引用次数,我们选引用次数最多的十二篇。

牛人就是牛人!很明显,杨玉良和他的导师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相差十万八千里,Spiess教授获Leibniz奖根本不需要他帮忙!杨玉良领导的高分子课题组的网站上的宣传再一次严重地歪曲事实!

四、对杨玉良正面的宣传

我想对以上的这些质疑,杨玉良和复旦大学无法再自圆其说了,所以杨玉良对此事始终保持沉默!大概是默认了吧!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被揭发涉嫌造假之后,杨玉良开始在许多媒体和网站上以十分正面的形象出现。

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学科壁垒培养不出未来人才--文化--人民网

复旦校长杨玉良:中国大学精神虚脱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一流大学要坚守学术精神_齐鲁网

科学网—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避免行政对学术的野蛮干预

科学网—复旦校长杨玉良:大学不能没有“精神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