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司马光》优秀教学设计(2)

2020-05-21 20: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含义。(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株松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落墨。)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哪些特征?(突出了它淡淡的颜色。) 从那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调?(淡墨痕)应该如何读起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问题--难道梅只有这种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式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臭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含义。(不图人们称赞它形状的艳丽,只求飘散的浓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味道)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淡淡的色调、清香的味道。)作者这种描写,表达了作家如何的观念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 梅花不以追寻色彩的淡雅来讨人质疑,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 洁的意趣和情结。)诗人运用了哪些方式说出梅花的特征,表现了诗人的情愫?(开头两句, 由场景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调,联系十分自然,也更有情趣。

后两句中突出 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有哪个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作家什么样的观念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种的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教师训练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请你们回忆我们是如何学习《墨梅》这首诗歌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技巧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困惑。教学内容: 巩固学习古诗的技巧,学习后两首古诗。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中的情感。巩固学习古诗的技巧,培养教师学习古诗的兴趣, 提高教师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指名背诵《墨梅》。 2、汇报自学预习的状况。 (1)强化学习古诗的方式。 (2)询问学生在自学中遭遇的难题。二、学习《竹石》 1、了解作家,理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旧县。兴化(今属江苏省)人。清代知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之一。 (2)理解诗题。(竹石,扎根在枝干中的树根。

小学语文生字教案模板_小学语文备课教案模板_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语文

诗人是著名的作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首诗是题写在他画的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抓字眼,明诗意。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这两句诗的含义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粉碎的山岩之中。 这两句诗中用了一个”咬”字小学语文生字教案模板,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规定,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坚韧不拔。 任尔:随你。人,任平。尔,你。 这两句诗的含义是:遭受无数的挫折时常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劲松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苦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极其多的磨难,进一步表 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3、想意境,悟诗情。 (1)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你喜欢竹子吗?为什么?说说你的原因。 (2)诗人喜欢竹子吗?为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作者特别偏爱竹子。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说出了劲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

这首诗借物喻人。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崇高的观念情操。) (3)以诗人的身份,怀着对劲竹的崇敬之情朗诵全诗。三、学习《石灰吟》。 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 2、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石灰吟》的作者是古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知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作家。传说这是于谦 12 岁时的作品。 (2)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太平时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含义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大山,烈火烧炼也更平常淡然,好像太平时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 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酷的考验,却无法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 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凸显出石灰的顽强。“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含义是即使粉身碎骨全不害怕,只要可把清白留在人间。

这两句 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并且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3)想意境,悟诗情。 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哪些特征呢?(经过千锤万凿从大山里开采出来 的木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可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一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崇高气节。 B.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感情?(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 怕牺牲,在一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崇高气节。) C.诗人用什么方式写成这些深情厚谊呢?(诗中利用了形容、拟人的方式, 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D.朗读全诗。 四、.总结复习。 1、分组朗读三首古诗。体会诗人所抒发的观念感情。 (1)用什么样的情感读?(语调停顿、语速都必须以据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而定。)《画风》教案设计 (第一节) 连山区化工四小 赵静教学目标:1、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勇于动脑筋想办法。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教学重点:认字、写字和正确诵读课文。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猜谜,引入课题 1、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老师出个谜大家猜猜: 耳听呜呜叫,眼看树枝摇, 要问他住哪,谁也不知道。 “他”是谁?(风) 2、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画风》(板书课题),看到这题目你有话要说吗?下面我们就带 着很多问题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 初读感知,创设情境,读准字音 1、 自由读课本: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本,遇到不了解的字,自己想办法弄明白,注意 读准音节,读通段落。 2、 再读课文:课文中的三个小主人公是谁,他们都想出了那几种画风的好办法。 3、 检查初读效果:贴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他们的昵称跟三幅画。结合课文帮助三个小 朋友找到它们自己的名字,并看看三幅画分别是谁画的?为什么? 三、 在不同的环境中识字 1、 找三名同学分别戴三个小主人公的饰品,手拿带有名字的卡片。号召学生跟她们三个 做同学,与它们三个打招呼,作详细的自我介绍。(学生在创意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 过程中经常了解“宋、涛、陈、丹、赵、艺”六个字了。)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跟他们做同学。 2、 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这些人的名字中出 现了? 3、 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湿—显 4、 检查识字效果:在游戏中再次巩固生字。

四、 再读课本,纠正字音。 1、 自由读文。注意读准音节,注意语气,语调。 2、 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 五、 指导写字 1、 出示汉字,引导观察。注意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 逐个范写,落到实处。学生扎实观察同学范写,指出不足,老师陆续建立。 3、 学生试写,感悟交流。学生先描红,再试写,并且圈出自己写得满意的字,同桌互相 看看,相互学习。老师深入学生后面,挑选典型性作业用实物投影展示并分析。 六、 课堂延伸在大自然中不只有风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画下来,还有声音、气味,但它们都 可以借助画与它们有关的事物体现出来。如果由你来画,你会画什么?让我们一起去观察, 看谁的收获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