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关于杜甫的小故事三则

2019-08-15 20: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杜甫的故事50字_李白和杜甫的故事_杜甫的故事

关于杜甫的小故事三则

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盛在关爱妻儿,不离不弃,杜甫一生就一个妻子,姓杨,杨氏,杜甫跟他的妻子可以说是白头偕老,他们两个可能差了最小有十岁,他们结婚之后,在杜甫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在诗里面找到他的妻子,他的儿女的影子, 你譬如说在逃难的过程当中,他始终不忘要照顾他的妻子,照顾他的儿女,把饭要吃好,他说:“众雏烂漫睡,唤起沾盘餐”,孩子们逃难逃了一天都累坏了,朋友把饭做好之后,他把孩子们叫醒来,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吃饭,既感到快慰同时又感到难过,他在做官的时候,跟他的妻子,儿女好长时间没有通音讯,他在诗里面写道:“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我在长安做官,我的妻子远在鄜州,我给她写了一封信,至今没收到回信,已经十个月了,我不知道我的家还在不在。四、杜甫的《剑门诗》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生于河南巩县,卒于湖南湘江的一条船上,杜甫出生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政治上不受重用,生活在社会下层,目睹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创作了一千四百多首忧国忧民的诗歌,公元759年12月1日为避安史之乱,带领全家入蜀,途经剑门因而写了《剑门诗》。

杜甫的故事

公元736年,年少轻狂的杜甫与好友何秀、严皋一起离家壮游,在泰山脚下,营救了正被官府追杀的幼女春雨。春雨一家的悲惨命运以及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凄凉景象,使杜甫立志做官,以报效国家、拯救黎民。

回乡苦读十年后,杜甫告别新婚妻子,怀着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何秀一起赴长安应试。

事与愿违,主簿应试的吏部侍郎李霖适忌恨读书之人,勾结考官,将包括杜甫在内的所有应试者打入冷宫,并欺骗玄宗皇帝说民间已"野无遗贤"。

杜甫的故事_杜甫的故事50字_李白和杜甫的故事

杜甫遭受挫折,心情沮丧,但他坚持在长安等待机会,过着贫困潦倒、艰难屈辱的辛酸生活。

在长安,他目睹了权贵的浮华奢侈和百姓的悲戚疾苦,愤然写下了《兵车行》《丽人行》等讽刺针砭朝廷的诗文。同时,他又为玄宗皇帝写了展示自己才华的《三大礼赋》,渴望早日被委以重任,幻想以己之力匡扶社稷、为民谋利。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死于舟中.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他渴望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建功立业,兼济苍生。

后来,皇帝就给他换了一个官职,让他做了右卫率府的胄曹参军。最后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务,这已经是杜甫在长安的末期,安禄山叛乱的前夕。李白是一位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设下盛宴饯行,“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而茫然,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

然而不久,"安史之乱"爆发,杜甫逃回家乡,看到的尽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刚到家又"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官至县令的何秀此时却背叛大唐投靠了安禄山,将杜甫"请"到县衙,诱逼杜甫书写为安禄山歌功颂德、以正叛名的诗文,杜甫断然拒绝。

李白和杜甫的故事_杜甫的故事_杜甫的故事50字

何秀早已垂涎于春雨的美貌,趁机威逼春雨嫁他为妻;春雨为救杜甫,答应了何秀。当春雨发现何秀的骗局后,为不再使何秀将自己作为要挟杜甫的筹码,纵身跳河。

杜甫逃出后,赶往凤翔"麻鞋见天子"。天子肃宗见他对朝廷如此忠诚,便封给他一个"左拾遗"的官职。杜甫尽心履职,直言进谏,结果得罪了肃宗,被贬到华州做"司功参军"。在华州,他看到朝廷军队在到处抓丁补充兵力,连老翁老妪都不放过。儿子宗文深得父亲的教诲,挺身而出,自愿替老妪一家从军。杜甫悲愤难耐,写下《三吏三别》。

他终于明白,他所谓的政治抱负注定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如归去。

于是辞去官职,带着妻儿投靠在成都做剑南节度使的好友严皋,住在浣花溪边的一座草堂,与百姓为伴,以写诗为生,和相濡以沫的妻子过着隐居生活。

回首求官、做官、弃官的一路坎坷,郁愤难耐、百感交集,加之对春雨和儿子宗文的思念,无限悲凉涌上心头。在狂风暴雨中,他高吟《茅屋为大风所破歌》,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千古绝唱!公元765年,严皋病逝。杜甫思乡心切,携家人乘舟东下。在夔州江边,终于与已是出家之人的春雨相见……

大雪飞扬,天地苍茫。一只小舟行驶在长江水面,杜甫挽着妻子挺立船头,他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吟诵声伴随着滚滚波涛,在天际间回荡……

杜甫的故事_李白和杜甫的故事_杜甫的故事50字

杜甫的故事

在巩义市站街镇有个名叫南窑湾的小村庄。南窑湾村背靠黄土岭,面临东泗河,满村青杨绿柳,竹篱瓦舍,风景十分秀丽。村中央的土岭上,由西向东冒出三个山头,很像一个老式笔架,这就是有名的笔架山。

杜甫墓在河南郑州巩义市南窑湾村,是一座清静雅致的小院落,靠山有一个砖砌窑洞,现为杜甫故里纪念馆。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墓在洛阳市东约公里的偃师县杜楼村北墓碑为清乾隆五十五年年所立,上刻有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公之墓几字年重修该墓时在四周砌上青砖,呈八角形墓北原有杜甫祖父杜审言墓,现已毁弃再向北走,有杜甫先祖、晋当阳侯杜预墓,不过如今仅保存下来一座墓碑杜甫故里在洛阳市东约公里的巩县南窑湾村,是一座清静雅致的小院落,。杜甫故里位于巩义市区东公里站街镇南窑湾村,背靠笔架山,前临东泗河,山后有一凹地,称为诗人洗砚池院落长米,宽米院内有一座东向西砖砌窑洞唐睿宗太极元年公元,杜甫诞生于此门前竖有清雍正年间河南府尹张汉题词杜甫故里碑,站街西头建有杜工部祠建国后,该址几经整修年,在世界和平理事会上,杜甫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为纪念诗人。

杜甫从小聪颖过人,三岁能认字,五岁能背诗。七岁时的一天,他和同村的孩子在河湾里玩耍,突然看见从远远的南天飞来一只美丽的凤凰,越飞越近,飞着飞着,翩翩落在河滩上。杜甫跑到河滩看时却不见凤凰杜甫的故事,只见河滩上放着一颗五彩鹅卵石。杜甫又惊又喜,急忙拾起来。同村的小伙伴们出于好奇,都围上来争夺着想要看看。杜甫生怕别人抢去,急中生智随手把卵石放到嘴里。谁知那卵石非常光滑,刚放进嘴里,“咕咚”一声咽进肚子里去了。孩子们都吓坏了,一窝蜂跑到杜家告诉了杜甫的母亲。杜母也吓得变了脸色,急忙叫人请医、灌药,想让杜甫把卵石吐出来。村里父老乡亲也都赶来,对天祷告,祈求保佑杜甫平安无事。就在这时,杜甫突然感到肚里有一股热气直往上涌,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哇”的一声呕吐起来。这一吐,只见满屋子五光十色。大家以为他把卵石吐出来了,可是仔细一看,哪里是卵石,而是一串串光彩夺目的诗句。

据说,这些诗句刚好组成了杜甫最早的《咏凤凰诗》。说也奇怪,从此,杜甫心里总有一股苦闷不平的气,只要看到人民受苦受难,心里就难受,就翻腾,一翻腾就顺口吟咏出感人的诗章,诉人民之苦,道百姓之难。杜甫就这样怀着苦闷不平的气,度过了一生,写出了许多同情人民群众的诗章。虽然他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但历代的封建统治者总把杜甫视为眼中钉、肉中剌,极力诬蔑贬低,对杜甫的诞生地,更是无人问津。

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有个名叫张汉的举人上京应试。开科那天,他在考场上如坐针毡,咬着笔杆写不出来。正在他发愁的时候,恍惚间,看见一个方巾青衫老人飘然走来。那老者对张汉笑着说:“你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说着顺手展开一张薄纸。张汉看时,原来是杜甫的五言律诗一首。老人指点之处,正是“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两句,这好像一把钥匙,使张汉茅塞顿开。张汉揉了揉眼睛,想仔细看看面前的老人。但是在静静的考场上,哪里有什么老人?张汉顾不得多想,提笔做起文章来。结果三场得意,中了进士,钦点为河南府尹。于是,张汉兴高采烈地带着仆役随从,赴洛阳上任去了。

李白和杜甫的故事_杜甫的故事_杜甫的故事50字

一天,走到窑湾红土沟,张汉隔轿看到一个老人走过轿去。张汉觉得这人老人十分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皱眉一想,猛然想了起来:这不正是考场里指点自己文思的老人吗?他赶忙命轿夫落轿。可是当张汉走出轿时,老人却没影了。询问左右人役,都说没看见什么老人。张汉心里狐疑,就步行来到村里打听附近有没有名人遗迹。老百姓指着笔架山下的院落说:“这个宅院,是唐朝杜工部诞生的地方。”张汉一听说杜工部,顿时恍然大悟,急忙掸衣整冠,入院拜谒。抬头望去,只见蒿草满院,十分冷落。张汉很自然地想到了杜甫忧国忧民、悲苦潦倒的一生,不禁长叹:“一代诗圣,身后竟萧条至此!真是文章憎命达啊!”又想起两次见到方巾青衣老人,断定是诗圣无疑。于是他焚香拜谒杜甫诞生的窑洞,瞻仰笔架山,然后登程上任,一路上感慨不止。

张汉到任后,不时想到杜甫,常常夜不能眠,就派人查寻杜甫后裔,还亲自主持为杜家建起家庙,把杜甫诞生的故居修葺一新,并在故里门前树起一块石碑,亲笔书写了“诗圣故里”四个大字,刻到碑上。

后来,张汉又带人去到康店的北邙岭上,把杜甫的坟墓修整了一番。从此,前往杜甫故里谒拜的人更多了。

杜甫的故事

玄宗为削弱甫的权力,布下天罗地网令甫就范,环为了祈求国泰民安,不惜连夜等待流星雨出现,玄宗非常感动。杜甫,字子美,京兆府人.杜审言生杜闲,杜闲生杜甫.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就漂泊在吴、越、齐、赵等地.李邕看重杜甫的文才,杜甫就先去谒见他.杜甫考进士考落榜,困处长安城中.天宝十三载,玄宗到太清宫朝献,祭祀宗庙,并到郊外祭天,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为河。杜甫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远大,但造化弄人,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经常为了吃饱肚子而四处奔波。754年诗人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由于长安发生特大的雨灾,米价飞涨,诗人在长安无法生活,只好把妻儿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谋生。而更为可悲的是759年诗人一年就迁移了四次。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可见诗人奔波之苦。这种奔波,除避安史之乱外,主要就是为生活所迫。

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第一首“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c.杜甫流落剑南,虽有严武照料,但他仍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

李白与杜甫都经历过漂泊迁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况更加困难。第二年,公元762年李白去世,我们都知道,杜甫年轻的时候跟李白同游梁宋杜甫的故事,纵马燕赵,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怀念李白的诗,想念李白的诗,思念礼的诗多达将近二十首,那么,李白也曾写过四五首诗给杜甫,所以,杜甫对李白的感情那是非常深厚,李白的去世对杜甫来说也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既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不羁,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沉郁顿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