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篮球教案模板 “网红校长”郑强与杨澜最新对话,语出惊人再度引发关注!(附文字版)
问
咱们就先来谈谈最火热的话题,从一个大学的教育者和大学的管理者的角度,你怎么看待双减的这个话题?
答
从教育的阶段来讲,我作为大学教授应该讲跟所谓的双减有一点距离,但是我觉得这些年我恰恰在谈这样的问题。中国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大学篮球教案模板,中国的孩子是实际上是累倒在起跑线上的。中国全民的注意力、社会的注意力都是从幼儿园开始的,然后小学、中学,实际上,当我们走入大学以后,中国的孩子对科学的渴望已经比较惨淡了。
问
已经被累坏了,过去那种积压的压力一下子释放,他实在是没有学习的热情了。
答
对以前把他榨干了,那是强迫的,所以到了大学,他出个什么问题呢?大学要跟踪时事,完全大学生自主学习,他们现在没人看了,没人管了,所以他们开始玩了。
问
所以说就是失去了依靠和监督了。
答
全部的放纵,放纵自己的情绪,放纵自己的精神,放纵自己的目标,以前有目标是为了考大学,可是进了大学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学业。
问
明白!
答
跟不上啊!
问
我的确是知道,很多学生上了大学以后就放羊了。
答
昨天我在一个著名的大学跟研究生做了一个报告,我说,实际上研究生阶段也是改变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不指望本科一定要读最拔尖的学校,人生真不是起跑决定的。不太懂教育的人很看重出速度,起跑就是初速度,我们觉得我们比较懂教育的,我们看重的是途中的加速度,我是要教他在途中持续地跑,跑得远、跑的久,比起跑大学篮球教案模板,抢跑重要得多。
问
对,最近其实有一个调查的数据就是中国的中小学生当中,这个数字很让我惊讶,就是有高达24%左右的孩子是有某种程度的情绪和心理的问题的。那么,抑郁症也正在成为学校标准体检的一个规定。
答
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读书已经不是快乐了,就我经常讲一个大学校长看学生,你去看他的一年级,你到大学进不去采访,我希望你采访一下一年级再到4年级,去看看,你一下就看得出来这个学校怎么样!如果4年级的人读了书,读了4年,眼睛已经呆了,这个学校教育基本失败,它把人性最可爱的朝气,尤其学生对未来的向往教得没了,读了这么多课本,把人性读的没有了。
问
眼睛里没有光了。
答
没有光了,然后对任何人都显示出冷漠。
问
你很痛心吧?
答
非常痛心,确实很痛心的一件事,我在浙大管学生几十年了,我有我在贵州当过校长,我现在又到一个大学,主政。说实话,最刺激我的是什么,是孩子失去生命的那一刻,嗯,当看到的那个状况的时候,我在心里也掉泪留学用,我们也有孩子,你们去追求那些学区房。著名幼儿园高档的教小学,重点中学考上好不容易一辈子把爹妈所有的热情和家长陪间,对后面失去的是生命没有任何幸福,让一家人能在一起生活更幸福的,所以我真的要说一句要改了。
问
我们知道双减的目的呢一个是给学生减负,同时也减少家长的焦虑,增进教育的公平。那也有人分析说,如果说中考高考的这个指挥棒没有变,也就是说需求还在那里,那么,仅仅是管住了供给方,并不能直接解决大家的这个焦虑问题,您是怎么看待的?
答
实际上中国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并不知道孩子学了多少,学得怎么样,他是觉得心里踏实。
问
对呀。
答
在几十年前妈妈都在下面打毛线衣,现在是在下面玩微信,她觉得只要孩子进去了,她心里也踏实,实际上孩子学了多少、多少有用,她也未必就知道。现在没有了以后她恐惧,所以我既理解,但是我真的要说一句话,这就是全民的幸福观,生活观的一种固有的错误的观念,就是真正好的教育,不是让人具有头衔,不是让人觉得有财富的富有才是幸福的人生。当让一个国家所有的人都想出人头地的时候,你还能指望百姓的心态正常吗?
问
可能您说的这个出人头地,它不仅仅说让孩子优秀,而且是这个优秀的标准,非常的狭窄!
答
对。他用读书读到好学校、上了重点中学、上了所谓的重点大学来评价一个孩子和整个民众的幸福的时候,这就已经出了问题。
问
其实您点出了这种教育焦虑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实际上是社会的评价体系的一种僵化和狭窄,所以给所有人的评判标准带来的一种压力被传导到了孩子身上,而且常常是以孩子牺牲了他们的学习的热情、动力,甚至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为代价的。
在这个方面,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做《园丁和木匠》,他说,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种叫园丁,一种叫木匠。园丁呢就是看到孩子他的自身的优势、兴趣爱好和生长的环境,努力为他营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一个氛围,比如说给他带来阳光、雨露、松土、施肥等等,让他长成他自己应有的模样;那木匠呢就是不管孩子是什么样的,到了我手里都是一块木头,我都做成规格统一的桌子、椅子。
当我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唯一送他们去的课外班就是艺术班和体育班,因为我觉得在这两个方面,学校的教育都不够,比如说体育课的时间不够长,比如说艺术教育常常被主课的学习边缘化,所以作为妈妈,我就是带孩子去学滑冰、学游泳、打球、去撒野、去爬山,与其说,你交给孩子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说你给孩子展现了一种生活的方式、人生的一种活法。
问
所以您怎么样来回答当年的钱学森之问呢?
答
钱学森之问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花了这么多钱,怎么就出不了拔尖的人才?就出在这个问题。说句实话,不敢挑战前人,不敢挑战或者疑问权威是现在中国学术界很重的一个病,那么这样就失去了生命力了。关键在于批判。就要欣赏哪一种孩子呢?确实班上99个同学答案都跟老师一样的,是对的,可是突然冒出一个孩子说我怀疑一加一等于二,我们知道他的答案是错的,但是如果是遇到我,我认为他今天挑战现有答案的这个勇气是值得的,它的价值和伟大远远超过那99个同学答案。跟老师是同样的答案的,这样的独特,是中国教育界,现在特别需要。
问
就是孩子可能是错的,但是,你要允许他提出这个挑战。
答
是。生命科学的探索,一定要让这小孩不断的提问,这个民族的探索才能得到启发。我现在教育给孩子们最多的就包括我本人,我很欣赏过程。
问
嗯。就是你为自己的一种目标或者信念去努力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很成功的,也是会给你带来很多快乐的。
答
这几十年我们太急了,我们太追求眼前的成果了,包括成才,包括大学的评价。
问
包括调整的这种速度,希望一夜就把它都改完,某种程度上也会要经历这个时间的一种调整的。
答
科学成果,你要知道国外的大学积累了,都是上千年的,六七百年的大学普遍都是。我们实际上讲,百年老校,中国的大学才120年左右,实际上已经相当快了,可是我们现在有不少观点还在想快。
问
这让我想到呢曾经我也跟一位耶鲁大学的教授交谈。他说啊,我从明年开始啊我不再找中国大陆的学生了。我说,为什么呢?他们的成绩不是很好吗?他说,可是他们选这个专业都没有热情啊。他说,那个专业是他们的家长给他们选的啊。他们根本就没有热情来参加这个持续的研究,他很快就会想到怎么去找个工作啊等等、怎么去挣到钱呢?他说,所以我不能够浪费我有限的学术资源。
答
就是我们太功利了。我们把求学读书都当成孩子今后饭碗的一个必由之路。以后,我们的社会对孩子的教育就完全成了这样。另外一点,我们的坚守不够,日本得了25个诺贝尔奖了,一年一个,一个新世纪到现在平均1年1个,但是你要知道日本教授,他一辈子不改变自己的方向。他闷着头走到底。说到这儿的时候,我就要讲就是频繁换专业,这是害孩子的,如果它形成了一个习惯,当你学任何一个学科碰到一点点困难,他不愿意坚守的时候,他再换专业他都学不好。你要做一个判断,我们转的太快了,这种转就是我们做学问都出了问题。
问
对于人才的这个定义,或者说一种培养模式,从这个工业化时代开始,就是把人分工。其实相当于分工流水线工具化,就是你做这个事,您就做这一件事,所以其实对人是有一种异化的。当然,我们人是一个完整的,每一个理工生也有非常丰富的情感需求,他们也会理解什么是美的什么事?这也
答
这也是这几十年来中国教育的偏差,我们太注重一个人的吃饭的本领,他把大学的教育看做是一个专业的掌握,我只要找一份工作,我能胜任这个机床我就是一个人了。错了,大学不是教这个的。这个不是仅仅教,没有好的文科教育,缺少文化,没有好的体育教育,缺少强壮,没有好的音乐的熏陶,缺少情感。大学是教一个人一生的做人的准则和内心的情操的,所以这是必须的,
问
所以您去了太原理工之后三个月之内就设立了音乐系和舞蹈系,而且办了一个相当水准的音乐会,当你把这些艺术的氛围带到太原理工——这样一个比较典型的理工院校的时候,你觉得给校园带来了什么改变呢?
答
你要知道给这个学校带来的是闪亮、青春、活力、内心的滋润,人的内心是需要滋润的。
问
音乐是滋润的
答
你看我说两句特别俏皮的话,您说男同学看芭蕾,他懂芭蕾吗?他不懂,他在干什么?他在看漂亮的女孩。当他在看的时候,他就在想他的幸福人生,他就渴望他今后旁边就有一位美丽的女孩出现。你别小看,这都是生命的想法。我再说一个,那些女孩在旁边看到男孩打篮球,在呐喊,拉拉队满脸通红,你以为他看懂篮球了吗?没有,她看到的是男同学的肌肉给了她极大的青春的冲击。这就是教育,如果一个大学没有这些,这个就不叫学校。
问
我记得也是看到过一个报道,就是说过去我们讲到一个老师或者一个学校的功能往往是在于你给孩子传授了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而现在的教育更多的在谈,我们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学习和成长的氛围,学习和成长是孩子自发就有这种动力去追求的一个目标,而教育工作者实际上是给他创造了这样一种氛围。
答
是。为学生、为教育做点事做出的牺牲无所谓。你知道我捐了三个奖学金,贵州省给我的50万现金,我全捐了,捐了后感动了身边一帮人,现在已经1300万了,不算大数,但是在中国现在在岗的高校领导当中是唯一的。
问
对,这是也是你做出的选择。
答
对啊。生活上我可以节俭一点。我说对孩子、对教育的爱那是我内心的、无悔的。
谈
我觉得今天跟郑强教授的谈话,也是我们整个社会应该进行反思和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究竟如何界定成功?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应该如何以孩子自身的生命的成长为本去给予他更加积极的有力的成长环境。我觉得这些问题可能不仅仅是家长和老师要问,我们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吧。
说北洋海军实力当时亚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