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教案模板空白表格下载 ​喻平:如何做实证:质性研究(2)

2022-05-29 23:47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表6 从课堂教学效果考察课例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3 质性研究案例分析

课例的研究主要以质性方法为主, 但也可加入定量分析的方法, 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使结论得到一种三角论证, 从而增强结论的说服力.

案例2基于录像分析背景下的代数课堂教学提问研究.[3]

研究目的:通过利用录像分析的方法, 对四堂代数课归纳总结, 并对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进行了分类、分析, 试图找出教师在代数课中提问的类型、频率以及学生回答的类型、频率, 并探讨教师提问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之间的联系.

研究方法:选择杭州市4位教师的各两节不同的课进行录像分析.研究者首先对课堂提问作了分类, 分为: (1) 管理性提问:为了维持课堂纪律, 与课堂知识无关, 为了使教学有序而进行的提问. (2) 识记性提问:要求就基本事实、基本材料作答, 如概念、公式、定理、性质、步骤、程序等的复述. (3) 重复性提问:重复学生的回答后再进行提问, 对学生的答案表示怀疑或者想强调该答案. (4) 提示性提问:教师用相关的知识点启发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 或教师为了完成整个过程的指导, 对解题步骤的提示. (5) 理解性提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思考、归纳和总结. (6) 评价性提问:要求学生进行判断, 这样的判断是基于学生能依据一定的标准作出决定.

研究将学生的回答情况归为五类:无答、机械性回答、识记性回答、理解性回答和创造性回答.

材料处理: (1) 统计4位教师的提问总体情况, 包括提问次数、每类提问的比率, 给出4位教师提问类型分布图. (2) 统计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 包括回答问题占整个教学时间的比率, 学生回答问题的类型, 给出4节课中学生回答类型分布图. (3) 考察教师的提问难度与学生回答水平之间的关系, 发现教师提问难度与学生回答水平没有直接的关系, 并计算了教师的复杂性提问和高认知回答之间的相关性.

对案例的反思.这个研究对问题的分析主要是质性方法, 同时加入定量研究, 将两种方法比较好地结合起来,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下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案例3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教案编制的质性研究.[4]

研究对象:选择2名新手教师、2名熟手教师、2名专家教师.

资料的搜集方法与分析: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访谈、课堂观察和作品分析等.

访谈:对6名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多次深度访谈, 共整理录音资料近20万字, 通过分析这些资料, 从一个角度获取教师教案编制方面的信息.

作品分析:搜集优秀教案模板, 从一线教师的亲身体验中了解当前常用的教案模板所存在的优势和局限性, 同时从教师运用这些模板编制教案的过程挖掘出教师对教学设计理解的不当之处, 进一步确定教师对教案编制的需求.

课堂观察:参与学科教研会议和听课活动, 分析6名研究对象和参考研究对象的课堂教学录像, 观察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比较内容及结果:见表7.

表7 三类教师教案编制的比较

对案例的反思: (1) 从三类教师对教案编制的真实态度、教案编制的思维方式、教案编制的表现特征三个维度进行比较, 三个指标的选择能很好地反映教师编制教案的行为, 切入点比较好. (2) 采用了访谈、课堂观察、作品分析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 提高了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案例4他们为什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科书———对两位新教师的质性研究.[5]

研究设计:调研了三所小学, 数学和品德三门学科, 每个学科分别选取了两位教师, 一位为有经验的熟练教师, 另一位为新手教师.研究者在每所学校生活了3个星期, 亲自观摩老师们上常规课, 并与老师们进行了多次的深入访谈.

研究方法: (1) 参与式观察.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一起生活、工作, 在密切的相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看他们的言行.研究者在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时, 尽量保持中立, 尽可能不干扰情境, 少对教师发表评论, 以局外人的身份、旁观者的角色, 对教师们的教学进行录音和记录. (2) 访谈.采用半结构访谈.在访谈过程中, 当教师有很多话要讲时, 主要访谈一些基本问题;当教师无话可说时, 研究者会比较详细地询问有关问题.很多问题, 在访谈中不易获得答案, 研究者通过班级观察进行了解.

研究结论与分析:在三所学校的调研中, 研究者发现大部分老师教学时比较依赖教科书, 但也发现两位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因此, 研究集中在这两位教师的表现上, 一位是语文教师 (T老师) 另一位是数学教师 (Z老师) .

通过课堂观察分析两个教师使用教科书的行为.T老师的主要表现: (1) 通常准备两套教材; (2) 上课时让学生使用字典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3) 课上有丰富多样的师生问答及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充分利用学生课堂上生成的课程资源; (4) 十分擅长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能够适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 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与思考不断深入.Z老师的主要表现: (1) 在上课时教学时涉及的内容, 在深度、广度和难度上已经远远超出了教科书内容; (2) 多数情况下会到网上搜索一些课件, 在别人课件基础上进行调整、修改, 形成适合班级情况的课件; (3) 把课文上的内容整理成需要填充的表格; (4) 运用学生生活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 (5) 利用学生课堂上生成的课程资源.

最后分析了两位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内部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比较年轻, 处在新手向专家过渡的阶段;能较快接受教育新观念, 认同并践行了一些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喜欢读书, 虚心学习教育理论, 知识面比较广博;教学技能较强, 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外部原因:班级的教学实验为两位老师带来了新的理念与方法;推进教学改革与保证考试成绩之间并没有发生冲突;校长积极推动课题研究, 经常倡导新的教学观念, 鼓励教师拓展教科书.

对案例的反思:这是典型的质性研究方法, 研究深入细致, 资料收集翔实,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两个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表现和原因, 研究规范.

参考文献

[1]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12

[2]喻平.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253-308

[3]叶立军, 斯海霞.基于录像分析背景下的代数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3)

[4]康翠, 刘美凤.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教案编制的质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3 (11)

[5]王世伟.他们为什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科书——对两位新教师的质性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 200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