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苏州】用画留住西山古村落
西山,苏州太湖最大的一座岛屿,通往那里的路只有一座跨湖大桥,所以还能保留一些最原始的风貌,静谧而温柔。
目前家住吴门桥街道内马路社区的徐培良家乡就在这座有如世外桃园的西山。徐培良今年79岁,是以画苏州西山的古宅、古巷、古村落而闻名的画家。他对家乡的热爱都用画表达了出来,在他的画作中,有西山古村中的一条石板路,有废弃的古宅木门,有小巷两旁斑驳的古墙......
从小展露美术天赋 高人指点融合西洋用色
五六岁的徐培良十分顽皮,家里烧柴做饭,他便用烧焦的木炭在墙上涂涂画画。曾经他家属于乡绅,住在西山堂里村容德堂中,围墙面积很广,他把能画的地方都画满了,母亲也并没有责怪,反而看出了他的绘画爱好和天赋。家里来了客人,还时常会夸奖徐培良画的小图案甚是生动。
五十年代时期,徐培良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初中、高中,上学期间他的美术成绩最为优秀,学校的黑板报几乎都是由他创作绘画。1958年大跃进时期,高中毕业的徐培良被分配到江苏教育学院数学专业。“我当时和几个同学本来都打算考美校的,但后来才知道,那个时候每个学生读什么学校专业是早就被安排好的。”
1962年自然灾害时期,在胥口中学做数学老师的徐培良被下放到苏州西山堂里村劳动生产,一有空又捡起来画笔,画画山水,给村里人画画肖像。当时,有一位法国留学回来的南京艺术学校美术教授苏天赐带着一批学生来西山采风画画,和徐培良所在的生产队住在同一个堂里。徐培良知道后,总是要去拜访请教或是在他们的画板旁观摩。
“苏天赐教授夸赞我的画色彩用得很好。”徐培良跟随苏天赐教授学习到了西洋油画当中的用色技巧,所以现在看来,他的画既有中国水墨画的儒雅又有西方油画的浓烈,两者相辅相成,别有一番滋味。
改革开放后,教育局打来电话,叫徐培良重新回来当老师,但这次他想要留在自己的家乡西山。除了在学校做数学老师,还兼任了美术老师,这一干就是60年。即使是作为副课的美术,徐培良也会认真备课,希望培养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
祖祖辈辈的历史记忆 古村正面临消失
随着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崛起,徐培良看到在家乡周围渐渐发生了变化。为了造新房、开公路,一些老房子、古巷子都被拆除。
据统计,西山堂里村相传原有72只堂,现在只有不到10只堂了,东村、东西蔡、后阜等地古宅、古街道同样减少了很多,成了珍稀之宝。所以徐培良希望将这些古建筑和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记录在自己的画中。于是,原本主攻山水的徐培良开始以西山古宅、古巷和古村落为画中主角。
西山岛上依然有一些藏匿于深处的古宅,他们很多都建于明清时期,甚至是从更早时候流传下来的。一座古老斑驳的院墙,经常会有一丛不知名的绿色植物在墙后生长着,墙顶上窜出了掩藏不住的生机盎然,这似乎让遥远的历史与现代空间连在了一起。
“这些老房子里留存了历史的记忆,居住了我们祖祖辈辈那么多代人,却在文明时代慢慢消失。”徐培良很有感触,他是真心想把这些老屋、古巷保留下来。
有生之年 画遍家乡每一个角落
今年六月份,徐培良一个人带上干粮踏上了前往西山叶山岛之行。叶山岛是途经西山岛时的第二座岛,太湖大桥穿岛而过,连接起西山岛和吴中陆地苏州叶山岛,全岛被太湖大桥分东西两部分。
东西两部分可以说是“新旧两重天”,徐培良说,岛西被一个上海人买走,老房子都被保留了下来。另一半则新造了许多居民小区苏州叶山岛,原来住在西面的村民都搬迁到此。徐培良爱去那鲜有人居住的西面半岛,带上画本,用铅笔打好底稿或是用相机拍下,回家慢慢画。
“这些老房子真的是好啊,杂乱生长的植物也好,好像是一个离开了人世间的地方。”徐培良想趁着自己还画得动,多回家乡,为这些“历史宝藏”画画。
徐培良的家中挂满了西山古村落的画作,其中有一幅是他小时候居住的宅子,画名叫做《一夜西风秋已老》。这座房子有几百年的历史,但现在早已无人居住,也无人修缮。徐培良觉得,这样的老房子比那些经过修缮而显得整齐划一的房子更有味道。
前些年,徐培良举办了几次画展。他记得,总有来参观的年轻人会指着画说,这不是我爷爷奶奶住的房子吗?有一次在苏州博览中心举办的画展上,一对居住在国外的苏州夫妇买了两幅画准备带回去,他们想在国外也能看见自己的家乡。
在徐培良的作品中,一切都在静静地守望着、诉说着。充满生活气息的一池水鸭子、晾衣杆上花花绿绿的衣服、墙边的藤椅......都是一道美丽而无法重塑的风景。
往期回顾:
百步街好婆的《老苏州私房菜谱》
老街巷里的军功章 战争让生命更显可贵
别让吴歌失传 老苏州儿时的旋律
校园里的"村干部"金玲玲与她的"海"味儿暑假
将12岁女儿送入顶尖音乐学校 这位父亲不容易
文稿:陈梦圆
霉菌给了中国加大岛礁建设的绝佳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