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清华法治论衡_法治文化建设与区域法治_清华法治论衡 注释(2)

2019-05-24 08:18 网络整理 教案网

40、现代人对幸福的误解,《中国青年》2003年第11期。

41、生态经济与市场激励机制(与费平合著),《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5期“学术卡 片”栏目摘要介绍。

42、启蒙为何未能带来永久和平?《河北学刊》2003年第5期。

43、健康、心态与境界,《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44、用“负底方法”感悟自然,《清华哲学年鉴2002》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

45、环境伦理如何避免“环境法西斯主义”,《求索》2003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12期转载。

46、关于自由的忧思,《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47、“科技是脚道德是鞋”吗,《光明日报》理论版2003年12月16日B3版。

48、尘暴:从70年前的美国到今日之中国,《中华读书报》2004年1月14日第23版。

49、遏制人类的贪婪,《百科知识》2004年第1期。

50、并非人所能做的事情都是应该做的——应用伦理学之应用,《学习时报》2004年2月9日第6版。

51、环境伦理的基本思想,《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52、论儒家之“诚”的启示,《哲学动态》2004年第2期。

53、经济主义批判,《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4期。

54、我国环境哲学研究的现状和走向,《哲学研究》2004年第4期。

55、论辩理性与民主政治,《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56、论环境哲学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挑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4期。

57、倡导一次根本的科技转向,《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第3期。

58、论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生态伦理,《红旗画刊》2004年第4期。

59、战争与资本主义文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2期。

60、论人类文明的“癌变”,《学习论坛》2004年第7期。

61、交互主体性与客观真理论,《清华哲学年鉴2003》2004年12月。

62、评应用伦理学的程序共识论,《哲学动态》2005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6期摘要转载。

63、用文化分析的方法看中国的现代化,《文史博览》2005年第8期清华法治论衡

64、“有趣的”与“有意义的”,《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65、绿色与汽车,《群言》2005年4月(第4期)。66、“诚”与“真”——论儒家之诚对当代真理 论研究的启示,《伦理学研究》2005年9月(第5期)。

67、21世纪科技的生态学转向,《学习时报》2005年11月21日第7版。

68、中国应用伦理学研究现状及前景(韩文),《儒教文化研究》第10辑,2006年2月。中文版发表于《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

69、要“关爱自然”还是要“敬畏自然”,《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6 年第6期转载。

70、发展须涵盖道德进步,《道德与文明》2006年第4期。

71、论科学的客观性和价值导向,载于李志祥主编《当代学者人文论丛第12辑•高科技时代的伦理困境与对策》华龄出版社2006年。

72、论科技的生态学转向,《清华哲学年鉴2004》,2006年11月出版。

73、价值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74、逻辑主义与后现代学术态度,《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75、浅谈儒学对当代环境思想的启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76、应用伦理学、伦理知识与生活之道,《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4期。

77、论仁慈主义与自然主义,《清华哲学年鉴2005》2007年5月出版。

78、TheCrisisofFaithandTheEcologicalCrisis,《环境思想•教育研究》(日本)2007年创刊号。

79、基因技术与人的尊严,《中外医学哲学》2007年第1期(2007年5月)。

6、《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90岁杨振宁清华讲故事 分享科学人生清华新闻网7月5日电(实习记者陈田桃)6月29日上午,90岁的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建院15周年院友学术交流会上作了长达半个小时的精彩演讲,以简洁生动的故事向广大青年学子阐述科研与做人的道理。 (3)期刊论文方面,利用中国知网学术出版总库(cnki)、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等文献检索库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主要浏览了《国家税务总局教育培训科研结项课题成果汇编》(2009 年-2012 年)、《广东省地方税务局 2014 年教育培训科研结项课题成果汇编》等近几年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汇编,查阅了《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国税务》等期刊上刊登的学术文章和有关学位运文等。

81、加强环境教育培养生态良知,《环境教育》2008年第3期。

82、论科技转向与生态文化,《伦理学与公共事务》第2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

83、论媒体和时尚的价值导向,《清华哲学年鉴2006》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3月。

摘要生态批评家们普遍认为,马克思没有完整的生态危机理论,进而指责历史唯物主义缺乏内在的生态逻辑 柏克特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生态批评家们没有领会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概念的生态维度,也不了解马克思区。把这些问题弄 弄清楚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矛盾我们不能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设想不变的模式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是 以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达 的生产力和纯粹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根据的他们从纯粹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的 分 析未来新社会将是单一的公有制 的结论马克思没有领导过社会主 义 革 命 的 实 践看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科学分析本主久到社会主义变革的客观必然性并且预言无产 阶级革命将会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首先取得成功但事实上至今还没有像马克思所说 的那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这当然不是说列(liè)宁(níng)主(zhǔ)义(yì)过去反对或者现在反对马克思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所提出的那个没有带引号的不断革命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通常是在资本主义结构较为现成的形式已经具备时开始发生的。

清华法治论衡_清华法治论衡 注释_法治文化建设与区域法治

85、生态文明与绿色消费,《深圳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9年第1期转载。

86、两种科学观: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哲学动态》2008年第10期。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9年第1期转载。

87、多元、共生与和谐,《多元文化与世界和谐》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88、生态价值观的中立性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绿叶》2008年第11期。

89、论消费主义与“资本的逻辑”,《清华哲学年鉴2007》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2月。

90、评造神的“科学宗教”,《社会科学论坛》2009年3月上半月期。

91、科学主义、生态主义与神秘主义,《学习时报》[第480期][07版][4/7/2009]

92、生态价值观与制度中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术卡片”摘 要介绍,《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8期摘要转载,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

93、消费为什么要扩大,经济为什么要增长,《绿叶》2009年第5期。

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复印报刊资料学术期刊全文转载论文共计36839篇,覆盖22个人文社会科学一级学科。(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该论文同时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

95、市场经济、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哲学动态》2009年第8期。

96、道德选择、道德困境与“道德悖论”,《哲学动态》2009年第9期,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10年第2期转载。

97、人权、民主与生态文明,《中国应用伦理学》2009-2010,金城出版社2009年12月。

98、地方性知识、传统、科学与生态文明,《思想战线》2010年第1期。

99、荒野、城市与文明,《环境教育》2010年2月。

100、现代人为什么不重视美德,《道德与文明》2010年第2期,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10年第7期全文转载。

101、市场经济、公民社会与正义德性,《清华哲学年鉴2008》2009年12月。

102、非物质经济、文化产业与文化繁荣,《中国文化报》2010年3月22日第3版。

103、OnConsumerismandthe‘LogicofCapital’,inQingzhiHuan(ed.),Eco- socialismasPolitics:RebuildingtheBasisofOurModernCivilization,Springer,2010.

1. 《民主的内在冲突——一种对民主的理解》,载《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1999年第6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文摘》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

105、人权原则具有何种意义的绝对性,《哲学动态》2010年第6期。

106、论环境法的思想依据,《清华法治论衡》第13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107、“河东河西说”简论,《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4期。

108、“关心自己”与关爱地球,《晋阳学刊》2010年第4期。

109、实现“四个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学习时报》2010年10月11日第6版。

110、道德进步与政治进步,《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2期。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11年第3期转载。

111、发展的悖论与生态文明的经济,《绿叶》2010年第12期。

112、老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13、人性与人之无限追求,《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114、论哲学的价值论转向,《哲学分析》2011年第3期。

115、文化自觉、民族复兴与生态文明,《道德与文明》2011年第4期。

116、生态文明与新科技,《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第4期。

117、启蒙与物质主义,《社会科学》2011年第7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21期“论点摘编”摘要转载。

118、市场经济与环境保护,《绿叶》2011年第9期。

119、资本、道德与环保,《哲学动态》2011年第10期。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12年第1期转载。

120、科技之“能够”与道德之“应该”,《理论视野》2011年第10期。

121、“人道的竞争”如何可能,《探索与争鸣》2012年第1期,2012年1月15日出版。

122、哲学回归生活,《哲学分析》2012年第1期,2012年2月25日出版;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2年第5期转载。

123、Ecological Values and Capitalism, in James Keeley and Zheng Yisheng ( Edited ), Green China: Chinese Insights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UK), 2011, PP.218-226.

124、启蒙运动的遗产:物质主义和科学主义,《科学时报》2012年5月14日B1。

125、文化多元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5期“学术卡片”摘要转载。《新华文摘》2013年第3期转载。

126、当代道德难题与伦理学发展愿景,《学习论坛》201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