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小型设备长方形扑克投资家,专注于挖掘行业、公司、人物等深层次(7)

2018-02-19 04: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交易所当然反对我了,”彼得菲说,“他们总是反对所有事。”

彼得菲随即转战纽约证券交易所,该交易所在证券交易领域有统治地位,同时也想发展期权业务。平常发号施令的交易所为了扩大交易量,急切地满足了彼得菲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协助他的交易员们,彼得菲又在他们所站的位置上空安装了一组由不同颜色的灯泡组成的灯条。然后他编写了一个可以通过这些彩灯传递交易指令的系统。对于已经配备了场内电脑的交易员,这真是如虎添翼。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只剩下最重要的电脑编程了。彼得菲用C语言重新编写了程序,C语言比大部分系统使用的过时的Fortran语言更先进、更高效。一切如常,电脑不停地处理数据,寻找好交易。当它找到了合适的交易机会,会立即向纽约证券交易所天花板上的彩灯传送一系列电脉冲,原木山的交易员从开市到闭市一直盯着那组彩灯看。不久之后,彼得菲成了交易所最大的做市商之一。

彼得菲于1977年花了36000美元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买下了原始交易席位,所以他的办公总部就一直安在美国证券交易所。如果想要扩大交易领域和交易量,美国证券交易所能够提供的空间已经不够了。所以,他于1986年将总部搬迁到世贸中心。在那里,他有足够的空间指挥分散在各地交易所的交易员。

世贸中心离交易厅有好几个街区那么远,平板电脑很难更新数据,因为提供数据的个人电脑也被搬到了新的总部。彼得菲的解决方案很简单,这是华尔街过去流行的一种做法:送信人在新动向传开之前跑步到市郊,告知市郊的人。彼得菲雇了好几个跑步快的员工,除了在办公室打打杂,主要任务就是携带数据更新好的手持设备从世贸中心全速奔跑到交易所。

“你要是在市中心看到一些拿着黑盒子发疯一样快跑的家伙,”彼得菲说,“那就是我的人了。”

跑步送情报的人最终还是被传输数据的电话专线取代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精通技术的交易商开始使用电话专线。彼得菲也是引领这一潮流的人。他租赁了电话线在世贸中心办公室和他的交易厅战场之间传输数据,安置在交易厅的电脑处理总部传来的数据,然后将数据一股脑儿导入手持设备。但即使有了这一步升级,交易员一天也要在场内和电脑间跑几次才能让手持设备接收到数据。为了免去这样的麻烦,彼得菲和他的工程队在手持设备和原木山的电脑上安装了小型无线电发射机。完成了这一步,数据便可以轻轻松松传到交易厅的手持设备上了。

1986年,交易厅已经成了彼得菲交易集团的取款机了。算法源源不断算出好交易,钱源源不断流入。无线设备为彼得菲提供了一个能够毫无约束地引用算法从而自由获取更多好交易的通道。原木山1986年初有100万美元资金,年末银行存款有500万美元,收益为本金的400%。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又让彼得菲开始考虑扩大规模了。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彼得菲精明的对手复制了他的交易方法,也在不断优化交易。乔·里奇的芝加哥研究与交易事务所实力雄厚,在芝加哥很有势力。布莱尔·赫尔的赫尔交易公司于1985年创建后也开始崭露头角,声名鹊起。

芝加哥的奥康纳公司(O’Connor&Associates)所使用的交易战术和彼得菲的如出一辙:为交易员配备了期权定值的速查表,楼上电脑不停处理数据,然后将新的数字传给楼下的场内交易员。奥康纳对自己的交易策略相当保密,80年代中期当它引进200台Symbolics电脑的时候,公司高管下令销毁了外包装,这样一来,那些试图寻找蛛丝马迹的商业对手就不会知道他们在用什么高科技了。

算法从东海岸传到西海岸

1987年,诸如标准普尔500指数之类的指数基金不仅在普通民众之间广为流行,专业交易员也对其青睐有加。指数基金按照其指数构成标准包含了证券市场中某些流行的证券组合。但是某些指数,比如标准普尔500指数,只能由一个市场的股票组成,其交易许可仅限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