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美国纽约5月穿什么 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通关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18】:63(15)

2018-02-18 23: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58:答案C

解析 C。通过画图可以看出,两人在C点相遇的时候路程和为半个圆周,在D点相遇时总路程和为1.5个圆周。因此每个人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和总路程之比都是0.5:1.5=1:3。设圆的周长为X,有 ,解得X=360,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59:答案B

解析

60:答案D

解析

61:答案D

解析 循环经济的关键信息点是: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D项变储备型经济为增长型经济,储备型经济是“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的经济,而增长型经济并非循环经济,是一种高开采的经济。不符合该定义的关键信息。其余三项均符合该定义的要点.故答案选D。

62:答案C

解析

63:答案B

解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工程问题。采用赋值法,赋值每个农民割麦子的效率为1,由题意,甲组割麦子的总量为20×1.5+10×1.5=45,故每个农民捆麦子的效率为45÷1.5÷10=3;设从10点之后经过x小时,乙组的麦子全部捆好。故乙组割麦子的总量为15×(3+x),捆麦子总量为20×3×x,二者应该相等,解得x=1小时;故11:00时麦子可以全部捆好。(最后一步可以采用代入排除)

64:答案B

解析

65: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选言命题和联言命题的否定,可以采用反证法来解答,也即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命题就不成立。首先看(1),死者还可以是甲用刀在午夜12点谋杀的或者甲用叉在凌晨4点谋杀的等,故(1)说法错误。再看(2),因为谋杀者只能是甲或者乙中的一个,既然是甲谋杀的,故肯定不能再是乙谋杀的,“乙用叉在凌晨4点谋杀的”是一个联言命题,只要肯定其中一个为假,则这个命题就为假,故(2)正确。再看(3),死者还可以是甲用刀子谋杀的或者是乙用叉谋杀的,故(3)说法错误。故只有(2)正确,答案选B。

66:答案C

解析 A项中的手机、B项中的音响、D项中的银行自动取款机都属于“现代化生活设施”,因此这三项都涉及功能性文盲。C项的小丹不是不会利用小汽车,而是对小汽车陷入泥坑这一事件没有相应的处理方法,不涉及功能性文盲。故本题选C。

67:答案D

解析 第一、二句话写人们通常只知道粱思成等人对北京城的贡献,间接说明朱启钤为北京城的改造作出过贡献,但是不为人所知。第三、四句话以梁思成为例,说明朱启钤对我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奠基作用。最后一句话反问,也是为了说明朱启钤对中国的古建筑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文段叙述梁思成的事迹,实际上是为了直接或间接引出朱启钤的贡献,说明朱启钤是中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故本题选D。A项说法片面,只是朱启钤贡献的一方面。B项说法错误,文段只说“少有人知晓”。C项论述主体有误,文段重点并不在于梁思成的成就。

68:答案A

解析 每个图形中既有直线,也有曲线,且直线和曲线相交,选项中只有图形A符合这一特征。

69:答案D

解析 由题干可知,吐痰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处罚措施远远达不到警示的作用”,因此,惩戒随地吐痰者的措施要具体,能起到警示作用和教育作用。故选D。

70:答案C

解析 在选项A中,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年,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在选项B中,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发生于1924年。在选项C中,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皖南事变发生于1941年。选项D中,辽沈战役发生于1948年9月12日,淮海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6日,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3月。通过以上时间可以看出,A、B、D三项中的事件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C项中七七事变和西安事变先后顺序排列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