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昆高铁 通车 问政人文|云南铁路108年:第一条铁路不通国内通国外
过年你怎么回家?火车?飞机?还是汽车?相信最近两年大家多了一个新词“高铁”,随着云南接入全国的高铁网络,回家的路也变得更畅通。
2月1日,2018年的春运拉开序幕,将持续40天。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关于火车的那些事儿。
从“不通国内通国外”开始
1903年修建滇越铁路
滇越铁路越段于1901年动工,1903年告成。滇段于1904年动工,1910年竣工。1910年4月1日全线通车。这条铁路不仅是云南历史上第一条铁路,也是我国第一条国际铁路,云南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成为奇闻。沪昆高铁 通车
1907年白寨大桥修通
从此,火车代替了原来的马帮,铁路运输成为云南对外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滇越铁路开始成为云南对外主要的运输通道。云南早期工业化与滇越铁路紧密相连。1910年,发电机从滇越铁路运进,随后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沪昆高铁 通车
滇越铁路通车后,沿线城市昆明、呈贡、开远、蒙自、河口等日益繁荣,沿线农村和乡镇的社会经济面貌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坐火车”是春运中最难忘的往事
实际上提到春运,很多人最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就是那些火车上拥挤的画面。从省外出发回云南,一不小心就要坐个十几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这一段遥远的回家路全靠一条铁轨支撑。
1966年,是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一年,那一年贵(阳)昆(明)铁路通车,云南结束了“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的历史,联通全国铁路网。
南昆铁路于1990年12月正式开工,1997年3月全线铺通,1997年12月开通运营。
东起南宁,西至昆明,北接红果,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被称为“国家最大的扶贫项目”,是沟通西南与华南沿海的一条重要通道,是云、贵、川出海的最佳捷径。
回家!在火车站里等车来
一到春节前,都归心似箭。为了赶上那趟回家的列车,很多旅客早早的就到车站候车了。去车站等车成了回家路上一个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2005年,昆明站新站房建成投入使用,使车站客运组织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旅客乘车条件显著改善。
2016年12月26日,云南进入高铁时代。
2017年1月13日,云南高铁开通运营后迎来首个春运,乘坐高铁旅游成为新时尚。这一年,高铁共计发送旅客146.7万人次,沪昆高铁和云桂铁路日均客座率均保持在85%以上。
2018年的春运大潮已经开启,高铁将继续为人们归家护航。
2017年12月28日当天8时14分,昆明南—上海虹桥G1372次从昆明南站缓缓始发。与停靠在昆明南站的其他动车不同,这趟车次采用的是9月21日首次在京沪高铁实现350公里时速商业运营的“复兴号”动车组。
自沪昆高铁、云桂铁路开通以来,截至2017年12月28日,云南高铁累计发送旅客1202万人次,相当于云南4700多万人口中,约每4个人就有1人坐过高铁,每天动车开行对数达到72对。
……
2006年221.3万人
2007年248.38万人
2009年319.1万人
2014年466.8万余人次
2015年505.57万人次
2016年525.3万人次
2017年652.8万人次
曾经的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火腿肠……现在绿皮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曾经绿皮车、泡面味、蛇皮袋是春运,现在高速铁路、便当套餐、刷卡进站也是春运。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春运记忆,它们一同勾连出时间的印记,也折射着国家发展的历程。
曾经裹着棉衣、通宵排队购票,是最具春运特色的场景;现在网络购票成为新一代青年人优先选择的购票方式。曾经买票、进站、候车、检票、上车,挤到满身大汗;曾经过道上、车窗边、车厢里站满了形形色色的人;曾经打扑克、嗑瓜子被消磨掉的懒洋洋的列车时间、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泡面......
冒着热气的开水浇在面饼上,面香一点点变得浓郁,香气从面前蔓延,溢满整列车厢。现在,列车上的套餐虽然种类多样,但泡面仍然占据着一席之地。也许,泡面与列车、与旅途始终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也许,没有泡面的春运是不够完整的。
如今,绿皮火车在一些偏远山区,依旧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如今,车票从温柔的粉红色,变成了清澈的淡蓝色。时代在变,春运也在变。但不变的,是每到此时人们对家的思念,对归乡的期盼。
“身份证和车票检一下。”
“这谁的行李,往里推一推。”
“借过借过,麻烦让一让。”
“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
……
是否很熟悉?你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吗?
(原标题《一条铁轨串起的回家路:云南铁路春运那些“事”儿》)
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