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学会会员 南黄海中部隆起二叠纪-三叠纪菊石的发现及其意义(3)
3 喻普之;王谦身;郝天珧;;南黄海几个构造问题的讨论[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门可佩;;江苏—南黄海地区未来3~5年地震形势分析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5 孙霞;王保栋;韦钦胜;谢琳萍;;南黄海水体无机氮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姚永坚;夏斌;冯志强;姜玉坤;;南黄海古生界以来构造演化[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霍元子;张建恒;陈丽平;曹佳春;韩渭;马家海;何培民;;南黄海绿潮早期形成过程监测及漂浮源头分析[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郝天珧;黄松;徐亚;李志伟;张丽莉;王家林;Suh Mancheol;Kim Kwangkee;;关于黄海深部构造的地球物理认识[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9 栾锡武;刘俊;施剑;聂鹏飞;王小杰;王文娟;潘军;颜中辉;;利用印支面预测南黄海油气远景区[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八专题论文集[C];2013年
10 杨树春;胡圣标;蔡东升;冯晓杰;高乐;卢景美;;南黄海南部盆地地温场特征及热-构造演化[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金小平;南黄海不出油气心不甘[N];中国矿业报;2006年
2 殷耀 任会斌;南黄海油气勘查缘何久攻不克[N];中国矿业报;2006年
3 记者 金小平;南黄海油气开发获技术支撑[N];中国矿业报;2006年
4 记者 田雪莲 滕艳;南黄海经历了6个构造演化阶段[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记者 金小平;油气地质专家“会诊”南黄海[N];中国矿业报;2006年
6 记者 金小平;南黄海前第三系地质研究获好评[N];中国矿业报;2006年
7 王新军;南黄海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工作亟待加强[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记者 金小平;物探技术在南黄海勘查中获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6年
9 记者 金小平;南黄海油气寻找又添新依据[N];中国矿业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田雪莲 李伟锋;纵横四海[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祁江豪;南黄海地区地壳速度结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贺志鹏;南黄海重金属的演变特征及控制因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3 刘学海;南黄海及养殖功能海域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王红霞;南黄海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矿物—地球化学记录[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温春;南黄海西部陆架冰后期三种典型沉积类型的沉积演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卢健;南黄海西部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沉积特征及其物源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8 王琳淼;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全新世以来古环境沉积记录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梅西;南黄海DLC70-3孔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记录与环境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雪景;南黄海海岸带和内陆架地质碳汇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陈筱林;南黄海泥质区西北缘B01孔沉积地球化学记录及源—汇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张苑伦;夏季西南黄海环流三维结构及其影响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4 张响;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北部碳氮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5 谢琳萍;南黄海有机碳的分布、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江春波;南黄海春季CO_2海—气交换通量及其与夏季的比较[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刘莉;南黄海和东海海水中溶解氨基酸的分布、组成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胡乐园;南黄海磁性基底深度重磁震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谢天峰;南黄海重磁资料处理与断裂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10 张宪军;南黄海中西部全新世沉积特征及物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好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