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统一认识思想的历程带来的启示中国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杨永利摘(2)

2018-01-26 02: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恽代英认为政党的纲领应根植于中国政治环境之中,解决广大群众所面临的真正问题,这是一个政党能够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区别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准。在恽代英所处的时代,各种政党都有着各自的纲领或主义,而大多数都脱离实际及人民大众,恽代英将政党的主义、群众、党员等作为一个有机结合体,认为符合广大民众权益的主义才具有生命力,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政党的主义不是一个空洞的学说,其是根据被压迫人民的要求而形成的,具有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其伟大就在于其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提出具体的主张,并为此奋斗。”他同时指出政党的纲领或主义不应高高在上,要有实际的载体,要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否则主义只能成为空谈。从这里可以看出,恽代英的政党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要求,其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主体,其任务政党的主义不但要宣扬自己的立场,而且还是党员行动的指南,这样政党才能统一群众的耳目,他曾说:“我难道真的永远衷心于本党么?这可不一定,如果本党丢掉了马克思主义,我会起来反抗的。[3]”他认为党员就是具有一定政治立场的人,不同于那些不无学术的政客。所以,恽代英非常注重对党员的主义教育,强调先要让自身彻底明了主义。

三、恽代英马克思政党主义观的形成之源

实际上,恽代英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转变有一个必然的前提,那就是从马克思或其他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继承者那里获得有关政党思想的启蒙之源。从1846年开始,马克思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中总结共产党的历史作用和地位问题。他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共产党的认识存在偏见。因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眼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只停留于无产阶级运动的边缘一带,其运动手段仅仅是依靠宣传而已。但马克思却坚决主张,共产党要深入参与到阶级斗争中来,并通过革命实践帮助无产阶级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此外,马克思还根据法国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共产党不是布朗基主义、或者巴贝夫主义、或者雅各宾主义的代理政党,更不是可以代替人民、凌驾人民进行所谓革命的政党。由此说来,按照马克思政党主义观的基本观点:要避免无产阶级的普遍利益转变成一个“开明少数派”或“不朽的人民领袖”的集中形象;无产阶级劳动者们只有经过阶级斗争的洗礼才能提高他们的总体价值。在此过程中,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并非集中形象或总体价值的化身,而是在阶级斗争的不同历史阶段不断参与调节工作的思想者和实践者。所以,完全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既不是资产阶级的救世主,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眼中的摆设,而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为解放被压迫的无产阶级而生的,也是带领人民群众支持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路人。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是要代替、超越或者脱离无产阶级本身,而是引导无产阶级通过社会革命之路实现最终的解放。这是马克思政党主义观与其他政党思想的根本区别。

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送到中国,其中也包括了马克思政党主义观。当恽代英等中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者接触马克思主义时,实际上也是在接触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列宁主义。所以,恽代英政党思想的形成与列宁的马克思政党主义观关系密切。从1900年到1904年,列宁连续撰写了两部关于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著作,分别是《怎么办?》和《进一步、退两步》,集中反映了他对马克思政党主义观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列宁明确划清了无产阶级队伍中思想高度自觉的少数派与立场犹豫的多数派、先锋队与普通人民群众、无产阶级政党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界限,并强调了他们之间天然不可分割的联系。列宁建议,在无产阶级政党内外可以按照自觉和组织程度分为五个等级。其中党内两个,包括职业的革命家和非职业的革命者;党外三个,包括只有在重大阶级斗争实践中才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工人组织或工人分子、只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监督但日常并不过多参与政党活动的工人组织或工人分子、紧密团结在无产阶级政党周围的工人组织或工人分子。其次,列宁一系列关于政党建设的制度规划完善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组织结构。他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在阶级斗争中必须保持一定的秘密性,因而政党活动的内容和行事范围不宜过大。这不同于一般工人阶级为争取经济权益而发起的规模庞大的抗议组织。在此基础上,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内部的“民主性”在革命彻底胜利之前是不能够过多提倡或赋予的,其内部结构一定是“集中的”,甚至是“官僚的”。政党建设的原则始终是“自上而下”的。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经受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考验、具有丰富政党职业经验的领导集体手中。而领导集体必须以钢铁般的意志和纪律来引导、规范党内的组织生活。然而在俄国的革命实践中,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纪律在一小部分人看来是难以接受的。他们迫于生存环境的压力力图摆脱革命纪律的束缚,甚至指责列宁的政党思想是雅各宾主义的翻版。恽代英后来在其政党思想形成的过程中,意识到了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在政党问题上继承和发扬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的观点,为他后来政党思想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进而愈发成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