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杨振宁同学 转载: 睡在杨振宁上铺的兄弟(2)

2018-01-23 02: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毕竟是给杨振宁当过班长,赖钟声智商高情商也高,在校表现突出,很快就成为小蒋的得意门生,受到重用。

同时受到重用的还有王升,也就是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曾可达的原型。蒋经国有个字,叫「建丰」,学生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建丰同志」。

杨振宁在国外的同学_杨振宁同学_中国为什么要养杨振宁

03

1947年底,赖钟声被派到国民党青年军整编206师,任政工处少将处长。参军两年多就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这是今天无法想像的速度。

他到部队后,很块就创办了一份今天看来名字也很潮的杂志:《革命青年周刊》,向官兵灌输「一个党、一个政府、一个领袖」的思想,并有专用电台与建丰同志随时保持联系。

他还擅长演讲。他的演讲很有西南联大特色,最后经常用这样一句来结尾:

战争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在统一大业完成后,实现工业化!

人生如一个8字,循环轮回,兜兜转转。1948年3月洛阳战役爆发,206师全军覆没,赖钟声也被俘。

幸运的是,赖钟声没有被列为战争罪犯,关进监狱里仅仅三年,1950年就释放了,被安排到北京一所中学任物理教师。按照胜利者的标准,可能已经算是学有所用,人尽其才。

他的一位学生曾描述过他讲课的情景:

赖先生身材不高,较胖,戴一副金边秀朗眼镜,头发黑亮一丝不乱,衣着考究,透着学者气。他讲课,精气神十足,温和而严正,声音洪亮,略带胶东口音。几节课下来,同学们已被他渊博的学识、精当的点拨所折服。

「文革」中,赖钟声被当做反革命,丢了工作,经常被批斗和贴大字报,以拉板车、做炊事员为生。后来虽然可以上讲台了,但因替一位生病的同事代课,连续讲了多节课导致过劳中风。

1971年,已经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在去国26年后,以美国公民身份第一次访问中国,受到了高规格的礼遇。人民的好总理亲自设宴招待。

杨振宁托人去联系上了自己的老班长,希望见面。但赖钟声左思右想后拒绝了,他的理由有两点:

「一是自惭形秽,有可能杨振宁会看不起自己;二是孤芳自赏,自己有可能看不起杨振宁。」

对于前一点,他觉得这是必然的情况,他也认了。对于第二点,他的解释是:

此生最大的慰籍,便是困难当头,日寇猖獗之时,我能够挺身而出,愿以血肉之躯,报效国家。而在相同的时刻,杨振宁选择了出国,虽不算逃兵,至少也算懦夫,懦夫是叫人看不起的!

赖班长这话说得很硬气,听得我想呱唧呱唧鼓掌,但是他心里真的无愧于自己的选择吗?也不尽然。

他曾经给自己的老长官写过一封信,里面说道:

我本一介书生,因响应蒋介石抗战救国的号召,放弃专业,考入军校......若不去当那个倒霉的青年军整编二○六师少将政工处长,比如出国留学,学成而归,情况会有多大的不同。

环顾美籍中国学者,大半系我的联大同学,而我不过一中学教师,所以有时难免心烦意乱,大有「冠盖满京华,唯我独消瘦」之感慨!

可见,赖班长心里还是有怨气的,对人生感到不平。

杨振宁去了西方,他留在了东方。他们在选择时,并没有问西问东,但人生就此分出了西东。

04

在西南联大201名院士的显赫数字之外,是更多的默默无闻的名字。

从1937年11月成立,到1946年7月撤销的8年多时光中,学校共招生8000余人,最终只有3800名学生拿到了毕业证。

更多的学生,因为贫困、离乱、参军等原因,未能完成学业,没有机会成为所在领域的大家。但,历史并未把他们遗落。

1941年,中美两军成了盟国,来华的美军增多,需要大批的翻译人员。当年9月,教育部下令各大学的外文系男生应征参加翻译工作。这次共征调了70多人,西南联大的学生占了一半。

在这其中,有一个江苏小伙子叫巫宁坤,被安排给「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当翻译。这支部队有个更通俗的名字,飞虎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