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习题教案模板3(【期中复习】实用标准等腰三角形(附答案)!)

2021-09-03 15:09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实用的标准等腰三角形一、等腰三角形的意思:有两个边相等的三角形。常见问题:已知两条边和第三条边的长度,求周长。示例: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 2 和 5。求周长。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二、等腰三角形属性:1.equlateral 等边角,例如:知道AB=AC,∠B=∠C 等腰三角形的属性: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和高线的底部彼此重合(通常称为“三线合一”)。注意:只有等腰三角形是三线合二为一。 【例1】 如图,在△ABC中,AB=AC,D点在AC上,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ABDC3.等腰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等边”)。 4.【例2】证明:如果三角形外角的平分线与三角形的一边平行,则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CAE为△ABC的外角,∠1=∠2,AD∥BC(如图)。验证:AB=AC。 E证明:∵AD∥BC,∴∠1=∠B(两条直线平行,对位角相等),A1 2D∠2=∠C(两条直线平行,内误差角相等)。 BC和∵∠1=∠2,∴∠B=∠C,∴AB=AC(等角等边)。习题:已知:如图所示,AD∥BC、BD等分∠ABC。验证:AB=AD。文档实用标准证明:∵AD∥BC,AD∴∠ADB=∠DBC(两条直线平行,内误差角相等)。且∵BD平分∠ABC,∴∠ABD=∠DBC,BC∴∠ABD=∠ADB,∴AB=AD(等角等边)。 【例3】如图(1),标杆AB的高度为5米,为了固定它,需要从它的中点C?拉两条绳子到D和E这两个点等于地面上的B点,使D、B、E在一条直线上,测量DE=4米,绳子CD和CE应该多长?M AC CDBE(1)DBEN(2)Analysis : 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个数学模型,这个问题是通过知道等腰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高来求腰长。一、review 知识点 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两条相等的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条腰之间的夹角叫做顶角,中间的夹角叫做腰部和底部称为底角。 2.三角形按边分类: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t 不相等。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其性质是: 性质1: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高重合。 4.等腰三角形判断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等边”)。 二、例题文件实用标准例子:如图,五边形ABCDE,AB=AE,BC=DE,∠ABC=∠AED,F点是CD的中点。?证明:AF⊥CD。分析:为了证明AF⊥CD,而F点是CD的中点,联想这是等腰三角形的唯一性质。所以连接AC和AD,证明AC=AD,并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得出结论。证明△ABC和△AED中AC和AD的联系是AB AE (已知) ABC AED (已知) BC ED (已知)∴△ABC≌△AED(SAD)∴AC=AD等于)ABEC FD 和 ∵△ACD 其中 AF 是 CD 边中线(已知)∴AF⊥CD(等腰三角形底上的高度与底上的中线重合)三、练习(一),多项选择题 1.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 () A. 顶角的平分线 B. 底边的高度 C. 底边的中线 D. 底边的高度所在的直线边位于 2. 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为 4cm 和 9cm,那么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7cm B. 22cm C. 17cm 或 22cm D. 18cm3.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 80°,那么腰高与底边的夹角为() A. 40° B .50° C.60° D.30° 4. 等腰三角形的外角为80°,则其底角为( ) A. 100° B. 100° 或 40° C. 40° D. 80 °5。如图1所示,C、E和B、D、F分别在∠GAH的两边,AB=BC=CD=DE=EF,若∠A=18°,则∠GEF的度数为( ) A. 80° B. 90° C. 100° D. 108°G ECABDFHAEF 答案:图 1BDC1。 D 2. B 3. A 4. C 5. B如图2(二),填空题6.等腰△ABC底角为60°,所以顶角为________度。7 .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意思是_________ 8.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n°,那么两个底角的角平分线之间的钝角是_________。 9. 如图2,AB =AC in △ABC, EB=BD=DC=CF, ∠A =40°, 那么∠EDF?的度数是_____. 10. △ABC, AB=AC. D点在BC边上(1)∵AD平分∠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D为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D⊥BC∠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在△ABC中,∠A=65°,∠B=50°,则AB:BC=_________. 12.已知AD是△ABC外角的平分线∠EAC,如果AD∥BC,△ABC?的边必须满足________。 13.△ABC中,∠C=∠B,D和E分别是AB和AC上的点,?AE=?2cm,?和DE ?∥BC, 那么 AD=________. 答案: 6.60 7. 等等. 高度 o n 腰三角形的底、底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重合 8. (90 + 1 n)° 9.70° 10. 略 11.1 212. AB=AC13. 2cm(三)、答题14.30海里实用标准15.如图,CD为△ABC的中线,CD=1 AB,你知道∠ACB的度数是多少吗?得出什么结论你能从2中得到吗?请描述与你的伙伴交流ADCB16.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AB=AD,CB=CD中,验证:∠ABC=∠ADC.ABD17.如图, BA=BC in △ABC, D点是AB A点在延长线上,DF⊥AC过F到BC到E,?证明:△DBE是等腰三角形CD BEAFC答案:15.∠ACB=90°结论:如果一个三角形一侧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16. 连接BD,∵AB=AD,∴∠ABD=∠ADB.∵CB=CD, ∴∠CBD=∠CDB.∴∠ABC=∠ADC17.证明∠D=∠BED文档实用标准等边三角形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则直角边它的面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所示,在Rt△ABC , ∠C=90°, ∠BAC=30°。验证:BC = 1 AB。 2AACBBCD分析:受三角尺摆的启发,将BC延伸到D,使CD=BC,连接AD。 【例5】右图为屋架设计的一部分,D点为斜梁AB与横梁AC垂直,AB=7.4m,∠A=30°,柱BD,DEB D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Rt在△AED和Rt△ACB中,AE CDE = 1 AD,BC = 1 AB,D是AB的中点,所以22【例】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2a。找高腰。 BC 和 DE 列应该多长?由于∠ A=30°,所以DE=1 AB。 4 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2a,∠高在AB上。 B问:CD的长度。 ABC=∠ACB=15°,CD为腰D AC分析: 观察图形,在Rt△ADC中,AC=2a,∠DAC为△ABC的外角,则∠DAC=15°× 2=30°,根据直角三角形,面向30°角的边为斜边的一半,可得CD。等边三角形一、复习知识点1.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每个内角等于60°3。等边三角形如何确定:(1)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等边角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的角为60°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文档实用标准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面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二、实践( 一),多项选择 1.正△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D和CE相交于I点,则∠BIC等于() A. 60° B. 90° C. 120° D. 150° 2.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等于60°的角;②有一个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一个外角)都相等;④一个腰部的中线也是这个腰等腰三角形的高度,其中有等边三角形()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D. ① ② ③ ④ 3.如图所示,D、E、F为点EA等边△ABC的ch边,AD=BE=CF,那么△DEF的形状?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腰底不等边的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非等边三角形 A FDBECAD E12BC4.在Rt△ABC中,CD为斜边AB的高度,∠B=30°,AD=2cm,则AB的长度为() A. 2cm B. 4cm C. 8cm D. 16cm 5.如图图中,E在等边三角形△ABC的AC边点∠1=∠2,BE=CD,那么对于△ADE的形状最有准备的判断是( ) 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非等边三角形 D.形状无法确定答案:文档 实用标准 1.C 2.D 3.A 4.C 5.B(二),填空 6.△ABC,AB=AC,∠ A=∠C,则∠B=_______. 7.已知AD为等边三角形△ABC的高,BE为AC边的中线,AD与BE相交于F点,则∠AFE=______. 8.等边三角形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它有______个对称轴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习题教案模板3,分别是____________。 9.在△ABC中,∠B=∠C=15°,AB=2cm,CD⊥AB在D点与BA的延长线相交,则长度CD的?是_______。答案:6.60°7.60°8.三;三边的垂直平分线9.1cm(三),解题10。已知D和E分别是等边△ABC中AB和AC上的点,AE=BD BE和CD的夹角是多少? 11. 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AD⊥AC与BC相交?在 D 点,?证明: ?BC=3A D. ABDC12。如图,给定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BE到AC到F,AD到CE到H,①验证:△BCE≌△ACD; ②验证:CF=CH; ③判断△CFH的形状?并说明原因。记录实用标准 AEFHBCD13。如图,点E为等边形△ABC内的点,EA=EB,△ABC外的点D满足BD=AC,BE平分∠DBC,求∠BDE的度。 (提示:连接 CE) A D 答案:10. 60° 或 120° 11. ∵AB=AC, ∠BAC=120°, ∴∠B=∠C=30°, ∴CD=?2AD in Rt△ADC,? ∵∠BAC=120°,∴∠BAD=120°-90°=30°,∴∠B=∠BAD,∴AD=BD,∴BC=3AD 12.①∵∠ACB=∠DCE=60°,∴ ∠BCE=∠ACD。又∵BC=AC,CE=CD,∴△BCE≌△ACD; ②证明△BCF≌△ACH; ③△CFH为等边三角形。 EBC 文档实用标准 13. 连接CE,先证明△BCE≌△ACE 得∠BCE=∠ACE=30°,再证明△BDE?≌△BCE 得∠BDE=∠BCE=30°Ⅲ。课堂练习,变体训练练习1:请学生做课本第51页练习的第一个问题。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加了一道题:求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内角数:(1)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36°。(2)在等腰三角形中,角度为110°,学生思考、练习,指导教师,给出答案,然后引导学生总结上述类型题的规律。

总结: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求其他两个角的时候,(a)如果已知角是钝角或直角,那么它一定是顶角; (b) 如果已知角是锐角,它可能是顶角或底角。在本次变体训练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否可以正确使用;(2)学生等腰三角形的地窖是否一定是尖角;(3)学生吗注意对很多可能的情况;(4)学生是否注意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能是钝角,而底角必须是锐角。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分类和讨论思想的能力。同练习2:已知:在△ABC中,AB=AC,BD=DC。 ②当AD=4时, BC=6, 求SABC ②当B 50, 求度数1. 文献实用标准① AB AC, BC DCAD BC (等腰三角形地边中线,底边高重合) AD 4, BC 6SABC1 2AD? BC1 24612 解:② AB AC, BC DC1(t 上的 2 个等腰三角形中线底边,顶点的角平分线重合)和B 50,AB ACC B 50(等边等角) BAC 180 2 50 801 2 40 解:练习2的主要训练 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应用等腰三角形2的性质解决问题。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习题教案模板3_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典型习题课件_生命线接近尾端形三角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维。 Ⅳ.应用深化、巩固和改进 例:在△ABC中,AB=AC,D点在AC上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习题教案模板3,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课本样题,学生讨论题,教师参与讨论,认真聆听学生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角点之间的关系,写出答题过程。解A:因为AB=AC,BD=BC=AD,所以∠ABC=∠C=∠BDA,∠A=∠ABD(等边等角)设∠C=x,则∠BDA=∠A+∠ABD = 2 xDBC 因此∠ABC=∠C =∠BDA=2 x 所以在△ABC中,有∠A+∠ABC+∠C=180°可以解x=36°。文献实用标准在△ABC,∠A=36°,∠ABC=72°,∠C=72°。通过样题的讲解,教师应重点关注:(1)students 能正确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2)students 应用所学知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学过正确的知识)应用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参与意义,巩固所学知识的本质。 五、课文小结请先取出等腰三角形切开,并与小组学生结合图形指出你所知道的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角”);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等腰三角形的重合。

教师注重:①归纳总结能力; ②不同层次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程度; ③学生独立面对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设计意图:总结和复习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总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为每个学生创造机会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一、 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等腰三角形(不等边)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总和是( ) A. 3B. 5C。 7D。 92.在射线、角和等腰三角形中,它们()轴对称图形都是B。只有一个是C。只有一个不是D。3个都没有。如下图:在△ABC中,AB=AC,∠ A=36°,D为AC上的点,若∠BDC=72°,图中有()个等腰三角形。 A. 1B. 2C。 3D。 4 文档实用标准 4. 三角形中有一个点,它到三角形三个边的距离相等,并且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也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等腰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非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5. 在△ABC中,AB=AC,AB边的中垂线与直线AC所成的夹角为50° ,则∠B等于()A。 70°B。 20° 或 70°C。 40° 或 70°D。 40°或20°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30分) 1.等腰三角形的外角是130°,所以顶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习题教案模板3_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典型习题课件_生命线接近尾端形三角

2.在△ABC中,AB=AC,CD⊥AB在D中,CD=3,∠B=75°,则AB=_________________ 3.如下图: △ABC中,AB=AC,DE为垂线AB与AB、AC相交于D、E,若△BCE的周长为24,AB=14,则BC=________,若∠A=50°,则∠CBE=______________。文档实用标准 4.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角之比为1:10,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5. 如下图: 等边△ABC,D为形状外的一点,若AD=AC,则∠BDC=_____________度。 三、绘画题(6分),只画图,不写方法。如左图:直线MN和点A和B。在直线MN上做点P,使得∠APM=∠BPM。 四、答题(第一题12分,2、3题每题11分) 1.已知:如△ABC所示,AB=AC,BD⊥AC,CE⊥AB,BD,CE交给H。验证:HB=HC。 2.已知:如图:等边△ABC、D、E分别是BC和AC上的点,AD和BE相交于N,BM⊥AD于M,若AE=CD,则验证:MN 1 BN。

2 文献实用标准 3.已知: 如图:△ABC中,AD⊥BC在D处,∠BAC=120°,AB+BD=DC。求:∠C的度数。可选题: 已知: 如图:在△ABC中,D是BC上的前一点,P是AD上的前一点。如果∠1=∠2,则PB=PC。证明:AD⊥BC。参考答案一、 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文件实践标准1. C2. A3. C4. D5. B 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30分) 1.50° or 80° 2. 6 3.10, 15° 4.150° or 60 75.30 三、绘画题(6分),只画图图片,而不是写作方法。 四、答题(第一题12分,2、3题每题11分) 证明:∵AB=AC,∴∠ABC=∠ACB(同△中边等角)∵CE ⊥AB , ∴∠1+∠ABC=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补)同理是∠2+∠ACB=90°, ∴∠1=∠2, ∴HB =HC(同△中角相等)2.证明: ∵等边△ABC, ∴AC=BA, ∠C=∠BAC=60° 文献实用标准在△ABE和△CAD, ∵BA=AC, ∠BAC=∠C, AE=CD, ∴△ABE ≌△CAD (SAS) ∴∠2=∠1 ∵∠BNM=∠3+∠2,∴∠BNM​​=∠3+∠1=∠BAC=60°∵BM⊥AD,∴∠4+∠BNM=90 °,∴∠4=30°∵BM⊥AD,∴MN 1 BN(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3.解:将DB延伸到E,使BE=AB,链接AE,则∠1=∠E。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典型习题课件_生命线接近尾端形三角_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习题教案模板3

∵∠ABC=∠1+∠E, ∴∠ABC=2∠E ∵AB+BD=DC, ∴BE+BD=DC, 即DE=DC ∵AD⊥BC, ∴AE=AC, ∴∠ C=∠E,∴∠ABC=2∠C ∵∠ABC+∠C+∠BAC=180°,∠BAC=120°∴2∠C+∠C=180°-120°=60°,∴∠C=20°答:∠C的度数是20°。选取文献实用标准作为问题的证明:使PM⊥AB in M, PN⊥AC in N ∵∠1=∠2, ∴PM=PN in Rt△BPM and Rt△CPN in PM PN PB PC∴ Rt△BPM≌Rt△CPN(HL) ∴∠ABP=∠ACP ∵PB=PC,∴∠PBC=∠PCB。 ∴∠ABP+∠PBC=∠ACP+∠PCB,即∠ABC=∠ACB。 ∴AB=AC,∵∠1=∠2∴AD⊥BC文档

教案网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