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侵华日军 上海 暴行_侵华日军最高将领是谁_731部队暴行内容(2)

2017-12-17 18: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此时,南京已成人间地狱,恐怖的屠杀已持续两周。屠杀仍将持续。

侵华日军最高将领是谁_731部队暴行内容_侵华日军 上海 暴行

淞沪抗战

1937年11月3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九国公约》缔约国会议开幕。当时南京的国民政府对此寄予厚望:呼吁国际力量来制止日本的侵略,化解中国的危机。

当时,淞沪抗战已持续3个月,战场尸山血海,陷入胶着。但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国军队陷入严峻形势,战局急转直下。11月8日,中国军队从战场全线撤退,4天后,上海失守。日军兵锋,直指南京。

形势岌岌可危,万里之外,《九国公约》缔约国会议进展如何?

早在全面战争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就曾谋求过国际社会的外交调停,力求通过国际力量将战争局限在局部范围内。在布鲁塞尔,中国代表顾维钧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暴行,恳请各国在道义、物质和经济上对日本施加压力,同时对中国提供援助,可是应者寥寥。著名作家王树增在《抗日战争》一书中写道:

“《九国公约》缔约国中、美、英、法、意、比、荷、葡,以及后来加入的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印度、挪威、瑞典、丹麦、墨西哥、玻利维亚,还有特邀国苏联等十九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日本1933年就退出了九国公约组织,当下,日本和德国已明确宣布拒绝以任何身份参加这次会议。会议还没有开幕,英美等国就相互推诿,谁也不愿充当会议的主角,好不容易说服了东道主比利时外交大臣出面主持会议,但各成员国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议题并不感兴趣……

“各国代表中除了苏联赞同对日本采取制裁措施外,其余各国都有怕得罪日本的理由。英国认为他们防范的重点是欧洲的法西斯势力而不是亚太地区,况且英国在中国的利益与日本交织在一起,因此在对日本施加谴责制裁的问题上英国绝不带头。法国的担心是,如果谴责日本,很可能带来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的后果。美国人认为,最符合美国利益的立场,就是既不跑到前台充当领袖,也不当‘英国风筝上的尾巴’随风摇摆。只谈亚洲和平,不谈对日制裁;至于意大利,其本身就是日本的盟友,不仅反对制裁日本,而且还极力为日本辩护。”

11月24日,日军正一步步紧逼南京。在欧洲,经过3个星期的空谈后,布鲁塞尔会议开不下去了,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会议报告书》,只是泛泛要求中日停止敌对行动,采取和平程序。会议拒绝了中国政府关于制裁日本的正义要求,国民政府的代表,甚至都没能说服各国“把日本定为侵略国”。日本更加肆无忌惮了。

这就是当时中国积贫积弱之悲哀,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恶邻的全面入侵,一边抵抗,一边四处谋求国际社会的调停和干涉。在日军逼近南京之际,蒋介石已经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困境。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拉纳·米特在《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书中写道:

“蒋介石知道,放弃首都将是一个难以洗刷的耻辱。但他必须撤退,同时又想表明,首都曾发生过一场浴血奋战,守城军队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才寡不敌众。这不仅事关荣誉,也是一场公关……11月跨向12月之际,蒋介石拼死抵抗,企图阻止似乎无法避免的南京沦陷。他电告斯大林,请求其派遣部队前来帮助中国。斯大林以无意在中国发动地面战为由,拒绝了蒋介石的请求。”

南京,正在走向一个残酷的冬天。

1937年12月6日,当时国民政府二号人物汪精卫与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进行了密谈,结果失望而归。翌日凌晨5点,蒋介石宋美龄夫妇飞离南京,8年后,他们才回到这个城市。

在寻求国际组织和苏联援助的同时,中日之间通过中间人的一场秘密谈判,也在进行,中间人是当时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三方各有诉求:德国人想把中国拉入反苏反共阵容;日本人的如意算盘是:在不承担发动侵略战争恶名的前提下,让被占领国心甘情愿地臣服于日本的统治;而国民政府一直心存侥幸,在战与和之间犹豫不定。蒋介石满心希望通过谈判,延缓日本人对南京的进攻,中方能抓紧时间把部队再整顿充实一下。但日方通过德国人传递过来的条件太过耻辱,国民政府不愿接受,日本人则威胁:如果中国不接受这些条件,日本将一直进行战争到中国崩溃为止,那时的条件就大大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