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蟹味菇的做法_蟹味菇_蟹味菇不能与什么同食(2)

2017-02-02 13:1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3. 锅烧热,先加入姜丝煸炒以便能去腥;再加入虾仁,只要虾仁开始微微变色后就可以加入其他配菜一起翻炒;

4. 由于配菜都经过预熟处理, 所以翻炒时间不要过长, 翻炒几下后加入盐和胡椒调味即可;

5. 为了虾的鲜美, 我没有将其中的虾仁膏完全去除, 所以炒出来的颜色要比平时红亮些。

生物特性

蟹味菇是典型的异宗结合食用菌,担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为单核菌丝,可亲合的单核菌丝融合,

原生质交配形成双核菌丝,适宜条件下双核菌丝扭结形成

原基,进而发育成成熟子实体。根据子实体不同

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可人为地将其分为转色期、菇蕾期、显白期、成盖期、伸展期和成熟期。

人工栽培

适时采收和认真细致的分级是提高真姬菇商品价值的重要环节.根据客户订货要求,当真姬菇长到一定标准时,即菌盖1.5—4厘米时就及时采收.搔菌后20—23天即进入采收适期,一般一个栽培库房从零星采收到采收结束共需3天时间,由于真姬菇的工厂化高效栽培讲究的是提高栽培库房的利用率,增加生产茬次,所以我们采取仅采收一潮菇.

菌袋接种培养要求

(1)种质优良 料袋灭菌后趁热移至冷却间,待料温降到28℃时方可接种。栽培种的菌龄一般40天左右,但以菌丝满瓶(袋)后5-7天最为适。接种前应挖除菌种表面老化菌丝 .206和已形成的原基。蟹味菇菌龄过小,会降低产量;菌龄过大,会增加污染率,生理变质的可能性也高。

(2)无菌化接种 接种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每袋瓶(袋)栽培种接种栽培袋30个左右。

(3)合理排袋养菌接种后将菌袋移人发菌室,排放在事先清理干净的地面上培养。菌袋采用双行4-5层重堆式排列,或采用“井”字形多层排列,根据发菌时的自然气温来确定上堆方式。堆间要留50厘米宽的人行道。也可在室外搭棚地面铺沙盖膜,上设罩膜拱棚,集堆发菌。

(4)创造合适环境 发菌室温度控制在18℃- 28℃,以20℃-25℃为适宜,超过30℃菌丝生长受阻。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超过70%菌丝容易长到棉塞上,导致通气不良。菌丝生长前期,袋内空气能满足菌丝的需求,随着菌丝生长加快,呼吸量加大,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应加强通风。发菌时要求遮光培养,室内不可有过于明亮的光照。室内发菌要根据季节的不同和室温变化,调整菌袋的堆高和疏密度,以调节堆温;在高温季节发菌,尤其要防止因堆温过高而“烧菌”。

室外发菌虽然空气新鲜,但易受外界温度影响,而出现较动。适度的昼夜温差会引起菌袋内气体的热胀冷缩,而有利于菌袋内外气体交换;但温差过大时,会在菌袋内产生过多的冷凝水,对菌丝生长不利。因此,在有必要时应加盖保温材料。

(5)注意事项 发菌后期,由于袋口密闭过严而通气不良,会出现抑菌现象,表现为菌丝前端短而齐,呈线状,严重时出现黄色抑菌线,使菌丝生长停滞。此时应采取增氧措施,可适当松动棉塞,或在距菌丝生长前端约2厘米处,用大头针穿刺微孔增氧。为防止刺孔时杂菌随空气沿袋壁空隙进人培养料内,可预先在菌丝生长前端约1厘米处套上橡皮筋,然后再穿刺微孔。在适宜温度培养下,袋内菌丝可在40-45天长满。

常见病虫害防控

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即栽培前搞好菇房及周围环境卫生,做好防虫杀虫工作。在蟹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的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蛞蝓在室外菇棚栽培时,蛞蝓发生较多,该虫白天躲藏于土层下,夜间聚食菇体,造成菇体残缺,影响质量。可采用3%四聚乙醛(密达)颗粒剂,撒于畦面土壤上诱杀该虫。

分级标准

商品蟹味菇(真姬菇)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菇,菌盖直径1.5—2.5厘米,菌柄长度4—6厘米;二级菇,菌盖直径2.6—3.5厘米,菌柄长4—6厘米;三级菇,菌盖直径3.6—4.5厘米,菌柄长6厘米以下.

贮藏保鲜

(1)适时合理采收,保持蟹味菇(真姬菇)耐贮性.真姬菇采收的基本要求是适时,无伤,无病虫害.采收太早子实体未充分发育,影响风味和产量,采收太晚子实体老化变质,丧失其实用价值.采收时要求轻采,轻拿,轻放,尽可能减少机械伤害,同时要将病菇,虫菇剔除.

(2)严格消毒管理,严防病原菌侵染.采收前已经潜伏的病原菌在采摘后,往往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菇体耐贮性和抗病力的降低,使病害泛滥成灾,导致保鲜失败,所以在采收前,要做好工人,器具及场所消毒工作,严防病原菌侵染.

(3)降低呼吸强度,延缓真姬菇变色.蟹味菇(真姬菇)在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耗和菇体变色是导致其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贮藏过程中,采取在真姬菇采收后立即送进保鲜库中,在0—5℃条件下贮藏,以降低呼吸强度,延缓变色过程,减少营养物质的损耗,从而获得良好的保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