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浮游生物_浮游生物吃什么_海洋浮游生物
作为确保粮食安全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新加坡计划让三种食物达到部分自供自给的目标——鸡蛋30%、鱼类15%及蔬菜10%。在本地生产食物,也有减少食物里程的额外好处,缓解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和鸡蛋与鱼类的生产不同——产蛋鸡生活在有遮盖的环境;蔬菜则在受到控制的条件下生长——渔场很容易受到水质和环境的影响。要实现15%自供自给的目标,新加坡需要更可持续的策略,来减少环境对渔场所造成的破坏。这意味着养鱼技术的改变,和在资本与科技上的大幅投资。
最近,受到浮游生物(plankton)大量繁殖侵袭的新加坡渔场,损失了至少600吨的鱼——超过年产量的10%。在117个浮动渔场中,有逾55个受波及,每个渔场的损失估计介于1万5000元和30万元之间。
去年,渔场蒙受了类似数量的损失。和新加坡人消费的鱼量相比,死鱼量不算多。但一再重演的事件,却严重地打击了养鱼业者。
浮游生物泛滥的原因有几个,包括海水中更多的营养、温热的海水和充足的日照、水流不畅等。在干旱季节里,温热的水和较多的阳光带来了更高的光合作用,可以刺激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的生长。柔佛海峡水流不通,更助长了它们的快速繁殖。浮游生物数量上升,减少了水里的氧气,因此导致鱼儿死亡。
农粮兽医局在浮游生物造成鱼群死亡期间提供援手,推出了援助配套来帮助受影响的养鱼业者。为了预防养鱼死亡,它实施24小时的实时监督和预警系统,在浮游生物数量增加时,以手机短信通知业者。
然而,尽管实行了这些措施,最近养鱼业者蒙受的损失显示,缓解风险的行动不能停留在监督,和事件发生后的资金援助。业者虽然获得通知浮游生物水平升高,却缺乏应对的方法或所需的资金。真正的问题是,目前的做法是否足以确保本地的鱼产,成本又是什么?
目前,新加坡从46个国家进口鱼类。其中超过70%来自东南亚,约10%来自挪威。2013年,本地鱼产占总消费额的约8%(4200吨)。
农粮局给本地养鱼业者多方面的协助,包括成立粮食基金(Food Fund)、技术上的援助和基础设施,如罗弄哈鲁士(Lorong Halus)码头。也拨款820万元供本地养鱼业者提升渔场。不过,养鱼业模式容易受到浮游生物的侵袭,意味着有必要重新评估目前的方式。
一些方法可以减少养鱼业的风险。什么是浮游生物比如,可以探讨使用帆布来保护网箱,在海上渔场设置过滤和曝气系统。不过,如何激励养鱼业者主动采取这些措施是个挑战。渔场的面积达100.5公顷左右,投资规模相当大,可能需要联合融资。
或者,可以为渔场提供全部的设备和基础设施,来减少外部环境的冲击,把投资成本算进新的租赁价格,并在确保合理的公共开支的情况下,和养鱼业者磋商最有利的选项。
目前也鼓励室内垂直渔场,这种技术可以在水和环境都可以更好的得到控制的地方进行,对减低养鱼业风险大有帮助。不过,这方法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或许也比较昂贵,因此可能需要的资助。
因为气候变化,比如在接下来数十年气温升高和海洋酸化,鱼产量的不稳定性估计会变得日益严重。
跨气候变化委员会最近估计,鱼类洄游(fish migration)可能造成东南亚地区的海洋捕鱼量减少40%至60%。到2050年,邻近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捕鱼量,也将受到海洋酸化的影响。主要依赖东南亚的新加坡,有必要探讨从其他地方进口鱼类。什么是浮游生物
而不是再揣测他派了条老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