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2)

2020-09-11 01:2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0+0+0=0 3×0=0 0×3=0

3、 3×4= 5×6= 4×3=

0×3=0 0×4=0 0×5=0

0×6=0 0×0=0

4、小结: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二、探究新知

1、看课件解答

松树有508棵,柳树的株树是树木的3倍。柳树有多少棵?

508 × 3 = 1 5 2 4(棵)

5 0 8

× 2 3

1 5

2 4

答:柳树有1524棵。

2、练一练

207×8= 603×4=305×9=

三、拓展练习。

松树有105棵,柳树的株树是树木的3倍。你可强调这些问题?

问题一、柳树有多少棵?

105×3=315(棵)

问题二、松树和树枝一共多少棵?

105×3=315(棵)

315+105=420(棵)

问题三、松树比柳树少多少棵?

105×3=315(棵)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_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_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先学后教)教案

315-105=210(棵)

四、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对新知识既有哪些感受呢?

五、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0+0+0+0+0+0+0=0 0×7=0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松树有508棵,柳树的株树是树木的3倍。柳树有多少棵?508 × 3 = 1 5 2 4(棵)

5 0 8

× 2 3

1 5

2 4

答:柳树有1524棵。

六、课时作业

1、列竖式计算。

708×2= 109×3= 305×5=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公园里晚上有市民892人,中午有112人离去。这时,公

园里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换订正,并解决难题。

七、教后反思

第八课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除法算理,掌握其推导方式,能恰当计算。

2、培养学生缓解问题的素养、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认知。

3 、使学生经历因数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式的多元化迁移类推的观念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推导过程,能进行恰当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的算理,学会计算质数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引入。

1、出示准备题,根据学生的口算,逐题写出每题的得数

20×3= 200×3= 2000×3= 10×4= 100×4= 1000×4=。

1、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提问:观察每组题,你看到了哪些?

(1)、科技节到了,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

280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付出多少元?

2 8 0 2 8 0 怎样算?自己试一试。

× 3 × 3

8 4 0 8 4 0

你喜欢那一种算法?

做一做。

420×6 370×5

130×9 260×7

把乘得的积填在以下的空格里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王叔叔平均1小时能测量230个零件,他经常工作8小时,共可测试多少个零件?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640×2 450×6 230×4

270×3 380×5 460×7

2、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出错的改正过来。

208×4=8032 350×6=210

2 0 8

3 5 0

× 4 × 6

8 0 3 2 2 1 0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计算。

150×4= 350×6= 320×8=

板书设计: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 8 0 2 8 0

× 3 × 3

8 4 0 8 4 0

教后反思:

第九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掌握因数中间有0和乘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式。

2、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员还能利用所学的常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推导概括能力、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因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利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定律。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706×3 605×5 306×4

700×3 650×2 280×5

2.算一算你看到了哪些规律

50×7 11×3 24×3

500×7 110×3 240×3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69页练习十四第8题。

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时哪个意思?

分析:题目是推导的变形体,实际上是分别用框中的数去乘横线

上的数。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68页练习十四第3题。

分析:本道题目是非常大小,要求学生认真计算,然后正确比较大小。

3、教材第69页练习十四第11题。

先使学生探讨,找出其中的错误,然后汇报。教师鼓励学员回忆因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定律。

4、教材第69页练习十四第12题。

让学生认真观察算式有哪些特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完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成果。

三、巩固练习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先学后教)教案_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_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1. 教材第68页练习十四第2题。

分析与解答:要缓解的难题是哪个?有哪些信息可以利用?

2. 教材第69页练习十四第9题.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3. 教材第68页练习十四第5题。

小组探讨,派代表提问。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130×2 250×4 108×5

106×7 306×3 260×4

2、一辆汽车一次可以运405千克沙子,9次可以运多少千克沙子?

3、一台微波炉980元,5台多少钱?

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课)

教后反思:

第十课时乘法的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计算,并表明估算的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难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式:

引导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常识的价值。

情感、态度跟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跟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员体验估算的过程,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式。

教学难点:明白估算的想法,培养学员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估算习惯。

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法,讲练结合法。

学生: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乘法游戏。

2、给数字找离得最近的数字(看课件)。

二、探究新知

1.出实例7主题图同学们看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小精灵说29×8≈240,你觉得他是如何想的?请同学们讨论:

因为29很接近30,所以把29看作是30来乘,而30×8=240,所以29×8约等于240.

类似这种,在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不需要我们准确计算的,估算一下就行了,这样会帮我们带来方便。

介绍约等号和等号的差别。

介绍约等号的读法跟写法并且表示的意义。

2.练一练,估算这种式子大约得多少(看课件)

三、巩固新知

1.一盒胶卷能照36张照片,3盒胶卷大约能照多少张图片?

2.湖边种着4排柳树,每排有62棵,一共约有多少棵柳树?

3.一篇文章400字,丁叔叔每分钟打53个数字,8分钟能打完吗?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设计

一、估算。

21×6≈ 48×5≈ 12×5≈

53×6≈ 7×78≈ 39×7≈

二列式计算。

一个因数是409,另一个因数是5,积大概是多少?

三解决难题。

1、丽丽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她平均每分钟骑198米,需要骑8分钟。丽丽家离

学校大概有多远?

2、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一第一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它绕地球

一周的时间是114分。它绕地球9周大约要用多少分钟?

板书设计

乘法的估算

29×8≈240(元) 240﹤250

教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归一问题的结构特征,能恰当分析归一问题各数量间的关系。

2、建立归一问题的物理建模,掌握解题规律。

3.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难题。

重点:理解归一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建立求解归一问题的通常模式。

难点:建立归一问题的解决模型,解决同类型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1.师:我想买些学习用品做奖品,但是不知道哪种好用,价钱是多少,

2.生介绍,每支8元。

3.师:我要买6支,需要多少钱?

4.列式8*6=48 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5.师:刚才我看见xx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支铅笔花了6元,我想买10支

这种铅笔,要花多少钱?此时,学生或许回答出也可能回答不出,如果有提问对的,请他看看是如何算的。如果没有,教师就来预测这道题目。

五、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71页例8: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

钱?

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三分钟,仔细想想可以如何计算。

第一种解决方法:画图法出示课件。

第二种解决方法:(1)先求出每个碗多少钱?

(2)再算买8个碗多少钱?

师令学生独立举出综合算式并订正。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如何检验?请检验这道题?

3、让生总结:我们要想求出8个碗的价钱,根据题目中了解的数量应该先

求出一个碗的价钱才能够求出8个碗的价钱。

i.将题目改为: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ii.读一读这道题,想一想和今天的哪道题有哪些相同点。

iii.不同点是哪个呢?你可看到图再说一说这道题的含义吗?

iv.解决这个难题该怎样想呢?把你的看法说帮同学听一听。

v.谁来说一说你的看法?能把你的看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vi.比较这两道题,你们有哪些想法吗

相同点:知道了3个碗是18元,马上就能想到1个碗是6元。

不同点:第一道题是在求“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