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2019年全国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教学素质比赛方案》征求看法公告
4.信函邮寄: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教材处(邮政编码:100816)
附件:《2019年全国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教学素质比赛方案》(征求意见稿)
比赛组委会
2019年6月4日
2019年全国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教学素质比赛方案
(征求意见稿)
0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传统社会主义观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全国教育会议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部署。落实课程思政有关要求,深化职业学校校长、教材、教法改革,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引导和培育教师强调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促进教师综合能力、专业化水平和变革能力全面提高,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课堂创新团队。
02
比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个别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思考改进的能力。
教学团队要贯彻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依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课程标准,选取参赛教学内容信息化大赛教案格式,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合理利用科技、方法跟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考核与评判,做出教学反思与诊改。课堂教学推行应重视实效性,突出教学重难点的缓解办法,实现师生、生生的全面良性互动,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收集,并按照反映出的弊端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实训教学内容要基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步骤、过程等,注重运用虚拟仿真实训资源解决科技技能培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借助教师规范操作与有效示范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职业精神。
教学团队要秉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科技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要提高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教育鼓励教师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创新教学模式原则、学习支持环境、服务供给方式,实现因材施教,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
03
比赛分组及参赛限额
(一)比赛分组
中等职业教育组、高等职业教育组分设3个报名组别。
1.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要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超过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2.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一组:参赛作品要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技能)方向课中不超过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3.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参赛作品要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技能)方向课中不超过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需要包括不超过6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职业学院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工程工作任务也能参赛。
4.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要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超过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5.高职专业课程一组:参赛作品要为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中不超过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6.高职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要为专业核心课程中不超过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需要包括不超过6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职业学院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工程工作任务也能参赛。
(二)参赛限额
各代表队在组织省级赛事的基础上,分别推荐中职组、高职组各12件参赛作品。
1.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组限额3件;
2.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一组限额6件;
3.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限额3件。
4.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限额2件;
5.高职专业课程一组限额7件;
6.高职专业课程二组限额3件。
中职、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作品各自不能出现课程的重复,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一组、二组9件作品不能出现专业类的重复,高职专业课程一组、二组10件作品不能出现专业大类的重复。
04
参赛作品及材料
教学团队选择某门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课堂任务成为参赛作品,完成教学设计,组织实行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应符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中的有关要求,教材采用要依照教育部有关规定,与职业教育国家或县级规划教材有关内容相对应。
参赛作品材料包含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教案、2~5段课堂实录视频、教学实施报告,另附参赛作品所根据的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跟课程标准,具体规定见附件1。
05
比赛方法
根据报名状况分为若干评审组。各评审组均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现场决赛的形式进行。网络评选时,评审参赛作品材料,确定入选现场决赛的佳作,初定拟获得三等奖的作品。现场比赛时,教学队伍按抽签次序在参赛作品范围内随机抽定1学时的教学内容,在备赛场所限时完成准备,然后进行现场讲解和模拟实际教学,并回答观众询问。根据参赛作品材料评审、教学团队现场展示跟答辩情况,确定比赛成绩。具体规定见附件1。
06
奖励办法
1.单项奖。各评审组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占本组参赛作品数量的10%、20%、30%,一、二等奖根据现场决赛名次排序确定,三等奖根据网络评选得分排序确定。组委会组织对参评作品的专业备案、课程设定、实际教学等状况进行资格审核,通过资格初审的参评作品方可获奖。
2.团体奖。综合省级赛事组织状况、全国联赛参赛情况、参赛作品资格初审情况、参赛作品得奖情况等原因,评定最佳组织奖9个、最佳进步奖3个。
07
报名方式与要求
1.以市、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参加赛事(计划单列市属地高等职业学院并入所在省代表队)。
2.参赛对象通常要为职业学校在职学生。每个教学队伍由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课堂(含实习指导)、教研任务的学生组成,不直接推进课堂教学的队伍成员不达到1人。
3.“三县三州”职业学校教学队伍能引进1名东西协作职业学校校长成为队伍成员参赛;除公共基础课程组外,每个教学队伍能吸收1名团队学校聘任的企业兼职学生成为队伍成员参赛;各代表队可在本区域范围内跨校联合成立教学队伍参赛,中等职业学院、高等职业院校不得混合组队参赛。
4.教学队伍成员所在校区均须设立参赛作品教学内容所属的专业(须在教育部备案)和课程,成员应实际承担有关教学或教研任务。以虚假内容(身份)参赛的,一经核实,取消其参赛资格并且所在代表队团体奖评选资格,并通报全国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组织委员会,责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5.参赛作品要为原创,引用应注明出处。如造成知识产权异议和争议,责任由教学团队承担。经批准,比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对参评作品做公益性共享。
6.请各代表队指定专人认真核对《参赛报名表》《参赛汇总表》《省级比赛情况统计表》(详见附件2、3、4),加盖公章后于2019年9月20日前寄送到教学能力比赛组委会秘书处,并在赛事官方网站(或)完成网上报名工作(用户名和密码采用2018年设置)。
7.2019年9月30日前,各代表队按规定完成所有参评作品材料的网上递交工作,并迅速与有关工作人员电话核实。
8.除《参赛报名表》《参赛汇总表》之外,所有参评作品材料以及文件名(属性)、现场展示跟答辩时使用的所有材料跟画面等,均不得出现省市、学校的任何信息。故意透漏相关信息的,取消其参赛资格。
9.比赛组委会不接受教学队伍单独报名和资料上传。各代表队应仔细做好审核工作,核对参赛作品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如所在大学相关专业、课程开办情况,参赛学生实际听课情况信息化大赛教案格式,省级比赛遴选情况等,并检测参赛作品材料是否泄露信息。
10.2019年起,各代表队推荐参赛的中职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中职专业技能课程所属专业、高职专业课程所属专业不得连续三年报名,获得一、二等奖教学队伍所有成员不得重复报名。
08
其他
1.教学队伍能选择赛事组委会免费提供的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职业学校企业制造实际教学实例库等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跟实际教学,相关资源能从比赛教学资源支持系统(智慧职教、爱课程网)获取,或登陆比赛官网网站有关链接。
2.军事职业组赛事安排由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院校局另行通知。
3.2019年全国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教学素质比赛的有关信息将迅速在官网网站发布。
4.比赛组委会秘书处
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