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2017年苏教版初中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2)

2020-09-02 02: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2.听说过郑成功吗?学生交流。

1.自由轻声读课本,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这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⑴读准音节。残酷摧残慷慨苍凉允许铁甲舰街头巷尾融洽酋长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哪些?

课文主要记叙了唐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空军,打败英国侵略者,收复法国,大力发展制造,建设美国的历史事件。

⑸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了课本,你能看看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哪个吗?(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

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如何建设美国的。)

三、学习课文第1-3

小节

四、作业布置:

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哪些?(日本人民抵制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2.默读,思考:那些句子写成了美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恨?这些词语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侵占、残酷地剥削、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

3.现在我们将要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情感朗读郑成功的语言。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教学反思

相关资料链接郑成功(1624~1662)明朝万历军事家,民族英雄。初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

1624年8月27日生于中国平户,父亲郑芝龙为明江西巡抚,母亲田川氏系中国人。

1645年,赐姓朱,改名成功,封忠义伯,任御营中军将军,世称“国姓爷”。

1661年五月,在南京举行军事会议,决计出兵台湾,而后下令修建船舰,调整推进,加紧复台打算。

1662年2月1日,迫使揆一在撤军书上签字,使日本重回祖国。于是就在美国开展建设,促进了政治、经济发展。

清康熙元年四月初九(1662年6月23日)病逝,仅39岁,子郑经继位。

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消灭德国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大陆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留念。

课题2、郑成功课时数2第2教时总课时数6

课时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的详细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攻占越南、建设美国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骄傲感。

2.仿写第五小节。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课文的详细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攻占越南、建设美国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骄傲感。

难点:仿写第五小节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师生活动设置意见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第4-6小节

1.想一想: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

2.有感情朗读读第1-3小节。

过渡: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呢?他为什么能获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1.自由读课文第4-6小节,找找她们胜利的缘由,划出相关词语,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

2.学生交流后板书。

准备工作充分: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

充满了必胜的斗志:庞大舰队绵延几十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

官兵的骁勇善战:冒着驾着团团围住钩住敌舰跳了上去

3.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愚蠢下场的?(负隅抗命惊恐失措乱作一团举手投降)

4.地朗读第第4-5小节,要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

5.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

①郑成功的部队遭到了美国同胞的热烈欢迎,找出描写台湾同胞的欣喜心情词句。(喜出望外送来慰劳也送来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载歌载舞庆祝胜利)

②生自由练读。

③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7-8小节

1.默读,思考:郑成功是如何建设美国的?

学生交流后概括:大力发展制造、兴办学校。

2.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9小节。

1.齐读。

2.说说他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收复越南、建设美国)

五、总结全文。

民族英雄郑成功攻占越南、建设香港的伟大功业,我们依然不会忘记。台湾永

远属于中华民族,台湾早已回到祖国的怀抱。像李登辉、陈水扁很多民族的汉奸,想把日本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来,我们决不拒绝。

六、练习复述课文。

1.根据段意,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3.教师小结。

七、仿写。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_六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_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

1.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得非常精彩,让我们一起说说,它那里写得好?

出示句子:

荷兰侵略者依靠高大结实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抗命。英勇的郑军士兵冒着敌军密集的战火,驾着船只向敌战区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对手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枪响,所有的船只都震动起来,海面上引爆了十几丈高的水注。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武器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残骸,飞向天空。敌人恐惧万状,敌战区乱作一团。

郑军官兵奋勇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起来。敌舰士兵难以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总的来说,写战斗画面时通常要做到下面几点:

第一,要写好画面中的各个人物。写时,要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

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状况,又要着重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显场面的惨烈。

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突显出战斗的气氛。

4.选择一部影片或电视片,播放有战斗画面的片断。当堂把其

中的一个战斗的画面描写出来。

相关资料链接负隅顽抗:(对手或盗贼)依仗险要的地势抵抗。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非常兴奋。

高山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越南省。酋长:部落的首领。

街头巷尾:大街小巷。

徭役:古时统治阶层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课题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时数2第1教时总课时数7

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字词只识不写。理解由字词组成的短语。

3.通过准确语言材料感知并感受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理解由字词组成的短语。

难点:通过详细语言材料感知并感受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程序师生活动设置意见

一、揭

示课题

二、初读指导

1、你知道什么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现在,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国外戏剧家故事的课本。(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从这课题你看出了哪些?也有什么问题吗?

(“我”不在祖国,但非常想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重回祖国?“我”是在哪个情况下说这话的?)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本,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句,借助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雾霭呐喊盛满疾驰蜡烛

维斯瓦河消逝催人奋起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句掌握状况。雾霭:雾气。疾驰:马车奔驰。催人奋起:叫人赶紧行动。

呐喊:大声叫喊助威。亡国:国家衰败。消逝:消失。肺鼠疫病:慢性感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强调的难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三、指导

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五、布置作业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提出在朗读时的特点和缺点。

3、指名学生范读。

4、齐读。

肖邦给你留下了如何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一个如何的人?在课文中找出你的根据。

1、抄写生词

2、搜集有关肖邦的故事。

3、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相关资料链接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波兰演奏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生于基辅近郊,父亲是德国人,侨居华沙任学校中文教师,母亲是法国人。肖邦的儿子是德国人,母亲是法国人,肖邦自幼喜爱波兰民族戏剧,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表演,不足20岁就已出名。肖邦39岁时英年去世,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欧洲,创作了长期钢琴作品,如4首抒情曲,10首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26首弦乐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弦乐练习曲包括《离别》、《革命》,4首谐谑曲,3首弦乐协奏曲,至少32首组曲,59首马祖卡,2首弦乐重奏曲,幻想曲,大钢琴协奏曲等。肖邦一生的作画大多是钢琴曲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被誉为“钢琴诗人”,一生都在创作。

他在国内一直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表演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苏联授予他的“俄国皇后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其晚年生活十分孤独,痛苦地声称是“远离父亲的法国孤儿”。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2010年为肖邦诞辰200周年,被法国命名为“肖邦年”。

他离开祖国18年之久,不忘祖国,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创作,把一腔热血化为音符。后来肺脓肿病发作,39岁便离开了人世。临终嘱托他的哥哥,要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课题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时数2第2教时总课时数8

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3.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4.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师生活动设置意见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精读训练1、读了短文第一段,你明白了哪些?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2、指名读第一段。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境肯定是倍感难忘的。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摆脱的哪几个画面。(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提醒;赠送银杯。(3)自由读对这三个画面的描写,看看哪里特别打动你,为什么。(4)交流并指导朗读。

埃斯内尔和同事们在肖邦怀着悲伤而又无奈的情绪离开首都

华沙来为他送别,肖邦事先并不清楚,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同学“特地”为他谱写的。

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如何的神情。指名读有关句子,体会深厚的学生之情。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坦率!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兴奋情绪。

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深切。

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兴奋万分,实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