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枝江一中“423”学案导学模式解析(2)

2020-08-21 09: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7、把握学生生成的弊端的两个时段、三点注意

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在学员生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不能打断学生的认知。当生成的难题不能当堂解决时,教师应延时处理(布置为课后任务;教师应掌握学生生成问题的方向,对于生成的与教学目标差距很远的难题,教师应立即予以肯定并延时处理;教师应创新生成问题的契机,如修改分组挑战、分组辩论等课堂环节,让更多的同学享有展示自我、生成问题的空间。

第三学习时间

1、课堂小结:

时间上应有确保,教师在课堂设计跟教学加强时应留足课堂小结的时间。

要有师生参与,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只能鼓励跟升华。

设置上应重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课堂小结是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浓缩和升华,是对一个个问题解决后的集中表现,因而在”学导案”的设计上每一个问题环节都要设计我的收获(或感受或归纳)栏目。

要有板书,通过板书让学员对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整体把握。

2、训练模式的建立要求——两模式、七必需

按学习时间的次序,训练分为第一学习时间的尝试练习,第二、三学习时间的达标训练跟课外的巩固训练(练案)。

按教学时间分为课时练习(一课一练,及时训练)、周清训练(一周一清,反刍训练)和单元测试训练(一章一练,过关训练)。

尝试练习试题重在基础,是呈现概念、原理、方法的抓手,源于教材适度创新(概念、原理试题化)和改编(课本例题形变而法不变);

达标训练是第二、三学习时间的必备环节,要有时间确保,要尽快纠正反馈,不能推到课外,课外巩固训练应分层(必做+选做)设置。

用作业时间控制作业量(班主任安排学科自习做作业),力求做到训练考试化(即发即收)。

训练模式的基本原则是七应该:

有课必练、有练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练必分层、练必限时。

四大特征之三:

变“教案教学”为讲义、学案并举、练案辅助的“三案教学”,

一课三案:学有学案、教有教案、练有练案

四大特点之四:变个体学习为主为个体、小组学习并重

(1)学习小组的组织建构——

分组有方法、组织有机构、学习有愿景、座位有方式

分组的八大要素:学生性别比例、学业成绩、性格特征、兴趣偏好、

交往能力、品行状况、住读走读、家庭背景;

英语表格式导学案_表格式导学案_导学案的基本格式

分组的四项原则:差异性、互补性、平衡性、稳定性;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竞争、相对稳定。

(1)学习小组的组织建构——

分组有方法、组织有机构、学习有愿景、座位有方式

四级学习组织:每科设学术助理、 每组设主管、每科设学科长、

结对设对长,有小组名称、小组序号

三级学习愿景:班级愿景、小组愿景、个人愿景;

三类座位方式:“相对侧向黑板”茶馆式、“前后面向黑板”秧田式、“半包围”混合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序——五步循环

小组合作包括双方结对合作及全组成员合作两种,结对合作要在小组合作之前

合作学习需要有组织、有分工,结对合作的组织与分工由对长负责,小组合作的组织与分工由学科长负责;合作学习需要学会倾听,应充分令其它朋友发表自己的看法;合作学习需要制定在自我反思、自我训练的基础之上;合作学习结束时要指定发言人交流本组的学习成果。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步骤为:学生自主思考组内争论交流学生点拨指导班内展示生成结对互助互查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为:

小组学习的九项规定动作:

(围绕导学案)独立构想自学(独学)→结对互查互助发现问题(对学)→组内展示交流提交问题(群学)→班内展示交流解决难题→归纳提炼生成方式→课堂达标检测→检测交流稳定方式→课后整理学案(对残缺知识修补)→课后分层训练巩固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选择主体、落实内容、制定标准、把握时间、处理结果

评价的主体应包括科任教师和学科长,科任教师重在对小组的节评价(以节为单位)、学科长重在对小组成员的周评价(以周为单位)。

评价内容上要比如第一学习时间的预习、第二、三学习时间的展讲能力、生成水平、达标检测,课后”学导案”整理、巩固训练等方面。

评价标准上宜粗不宜细,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教师对小组的评判以合作为主、自主为辅,重在团队;学科长对成员的评价以全程为主、环节为辅,重在过程。

评价时间上,教师要借助巡视、倾听、参与等方式,利用学生自主思考、独立练习的间隙在小组评价手册上记录跟评价,临下课前宣布跟点评评价结果;学科长要全程观察成员的学习情况,在检查学生的”学导案”完成状况时对成员进行周评价。

评价结果直接纳入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模块,并成为评判优秀学习小组、学习之星、展讲之星、生成之星的重要根据。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选择主体、落实内容、制定标准、把握时间、处理结果】

4、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讨论的组织——有价值、有组织、有思考、有控制

讨论的论题要正确,论题应是教学的重难点(知识不能过易或过难),论题应具备开放性(答案不能唯一),论题应是学生生成的论争话题(认识不能统一);讨论应有组织,交流时应站立、聚首,学科长对交流的顺序、交流的记录、交流结果的展现要有确立的分工,人人都应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前应有独立构想,要拿着自己的看法去跟对方交织碰撞、取长补短、思辨感悟,不能成为一个毫无思想跟主见的看客,防止合作学习作为几个优等生的“包场”,杜绝合作探究的“形式化”;讨论应掌握时机,控制频数(一堂课一般在2次左右),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

“423”课堂教学模式的六个节点

学案的撰写:一单元一案、续写学习目标、抓住三条主线

预习的保证:有时间、有指导、有交流、有反馈

学案的检查:结对互查、学校长检查、教师复查

展示的规范:展什么、谁来展、怎么展

教师的点拨:及时现身、抓住生成、借生发挥、画龙点睛

训练的推进:预习尝试练习、达标反馈训练、课外巩固训练

2、有效教学八大思路解读

⒈预习进教学,不预习不讲课,预习不检查不上课

⒉创设有效教学情景:

一勺盐放入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无法下咽。但将它放在一碗美味爽口的粥中,你就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就会将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应该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魅力,才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

⒊让学习目标看得见、摸得着

A、知识与技能:

知识: 描述、认出、界定、说明、列举;

理解: 转换、举例、摘要、归纳、重写;

运用:证明、解决、修改、发现、预测;

分析:判断、辨别、分解、指出、细化;

综合:设计、组织、筹划、创造、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