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备课评价方式的新思考

2020-08-15 09:1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教案格式要求_毕业论文字体格式要求_教案格式要求

备课评价方式的新思考

一、问题的强调

我对本镇三所小学的 40 位任课老师的听课情况作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是学生在整个备课过程中, 20 %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 80 %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而且 90% 的学生对现有备课评价方法深恶痛绝。但既无可奈何。

我对所有调查资料进行了仔细探讨,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三种:一是备课管理过于地强调教案篇幅、字迹、格式跟数量,而忽略学生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的过程(主观原因),使得教师们将主要精力投放至书写教案上。加之课本稳定,同一教材用了几遍,教师再次撰写讲稿的兴趣减弱;教案汇编之类的出版物越来越多,也确有一些能借鉴、可选择的;显然,这样的备课现状,与 “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 的规定是不相适应的。二是学生任课门类多、任务重,也限定了学生对课本的钻研,致使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参考备课手册(教案范本)和以前教案(客观原因)上。三是教学管理上的这些条例(如规定教案格式整齐划一,要求教案内容越详越好,等等),并且与教师津贴挂钩,使得一些学生不得不用有限的磨课时间来抄教案,以应付检查。上述三个因素决定了学生备课精力的 “ 一九开 ” 。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难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对现有的备课管理方式进行必要的变革。目前,对学生备课的管理更常见、最基本的方法是由业务负责人定期检查学生备课。检查的方式应么是翻阅备课本,看看字迹是否工整、数量是否足、有没有超前备课等等;要么是进行教案评比中的展览。所有这种做法都孤立地围绕备课本身,使教案成为中看不中用的展示品,削弱了备课为课堂服务的功能。

众所周知,要上好课,就需要备好课。而备好课的重要标志(准确地说,最容易检查的标志),就是撰写好教学计划,其中主要是编写好课时计划即教案。

然而,笔者于 2002 年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备课时抄现成教案的现象非常普遍:

① 教案基本上是独立设计的 6%② 教案上公开课时独立设计,平时抄现成的 64%③ 教案有空时独立设计,没空时抄现成的 21%④ 教案抄一部分,改一部分 9% ⑤ 上课基本依据教案 10% ⑥ 上课基本上不根据教案 50%

二、问题的讨论

1.是设计教学方案,还是编写教学剧本?

这个问题极其表述,恐怕谁就会肯定前者,否定后者。因为教案的初衷就是教学的方案,怎么会是教学的剧本呢?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喜欢写详案的学生,把每一询问的提问,都写进了教案。发展到最近,演成为对话式的教案:

师: 12÷3=4 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 12 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 4 。

毕业论文字体格式要求_教案格式要求_教案格式要求

这样的访谈,在各类教案集中,在报纸上,已经司空见惯。让人分不清这究竟是教案,是课堂设计呢?还是教学实录。以致一些学生还以为当今流行对话式的教案。也许,作者的本意是期望夹进一些对话,使教案生动些,便于看出教学效果。并没想到会帮读者带来误导,更没意识到事先设计好学生的恰当回答,无形中在执教者心里确定了该疑问的一个标准答案。这种答案客观上制约着学生的课堂判断。上课时,教师通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希望教师按教案的想法回答。若不,就拼命引导,直至从学生口中说出标准回答为止。在听课中我们一直看到,有的老师一连叫起数个学生,回答同一问题,或者不厌其烦地启发、暗示、再暗示,为的是使学生写出自己想要的那句话。

我们说,备课时学生有必要充分考量的,不是学生需要如何回答,而是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进而推测教师必须如何相应地给予肯定、补充、或纠正、启发。至于把这种想法写进或不写进教案,则是次要的。问题的实质在于,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是学生思想交流的过程,是富有生命活力的过程;教案写得再具体,也并非实际教学过程的一种设想和计划,是学生教学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基础跟准备。教案不是剧本,不需要设计好学生的对话;教学不是演戏,学生不是群众演员;上课不需要背台词、配对白,完成教案并不必定就是理想的课堂教学。

2.是理顺教学模式,还是确定教学细节?

解物理题,强调解题模式要清晰,讲究纲举目张,以解题模式调动解题技能、技巧。类似地,数学课堂也需要加强教学模式。这一方面是物理学科种类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有培养教师思维能力的应该。因为学生的课堂思路,对于教师的学习认知,具有直接的制约,对于学生认知的演进,具有隐性的、影响深远的,潜移默化的磨炼作用。因此,通过编写讲义,理请教学模式变得更加重要。

近年来, “ 说课 ” 这种简便易行的教研模式越来越多的倍受重视。在几次 “ 说课 ” 评比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说明教学过程的安排时,习惯于作详细的表述,而不习惯概括地写出每一步究竟干什么,常常帮人教学模式不够清晰的觉得。由此,注意观察现在教案中课堂过程的词句,只见 “ 复习 ” 、 “ 引入 ” 、 “ 新授 ” 、 “ 练习 ” 等标题。至于每一环节中的教学方法,有 1 、 2 、 3 ,也有表述,有的还更具体,甚至将学生应说的每一句话(包括一些非常平常的过渡语言)都写了起来,但仍不见概括这一方法的语言或标题。

有一次,听一位青年学生上 “ 估算 ” 一课,感觉效果不佳。课后共同探讨整节课的课堂设计,理出了教学模式:

(一)教学估算的意义

创设问题情境 → 感知有时只需计算总共是多少 → 引入课题

(二)教学估算的方式

教学例题 → 总结估算方法 → 练习估算的第一步(取已知数的近似值) → 练习完整的估算

(三)教学估算的应用

……

循着这一想法对原教案稍作调整,在平行班既上一次,效果显著改观。教师自我感到:教学进程心中有数,实时调控的目的性增强了,连过渡语言也很自如了。

毕业论文字体格式要求_教案格式要求_教案格式要求

可见,所谓理清教学模式,也就是从整体上抓住教学设计的框架。这除了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条理性和逻辑感染力,也有利于教师的随机应变。因为按 “ 框架 ” 施教比按 “ 细节 ” 施教,具有更大的调整空间跟回旋余地。

当然,肯定理清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不是否定考虑教学细节的必要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如人体的骨格、筋脉与血肉,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3.是因人而异,还是千人一面?

这个难题主要是对于教案的管理规定提的。

以前,经常提到这种的情境,学校检查教案,在教案本侧边盖上公章,使每一页的页边上都蘸上一点红色的印泥,以此避免重复使用旧的教案。现在物质条件好了,但教学管理上的理念仍没有大的改观。代替盖章的举措是,发给学生统一的教案本,每学期一册。更有甚者,对教案的篇幅,提出平均每课时至少多少页的规定;对教案的格式,如同小学生作业的书写一样,作出统一要求,称之为 “ 备课常规 ” 。

诸如此类的管理模式,司空见惯。教师的教案如此欠缺个性,能培养出充满气质的教师来吗?人类已处于 21 世纪,各行各业都在使用计算机,难道我们学生的备课,就也有必要固守着 “ 老宅子 ” ,用笔、用人工继续抄下来吗?尤其是同一教材教了多年的学生,年年重复写一本书的讲义,难免因害怕而敷衍。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跟精力,重写、重抄教案,作无用功,不如让学生对原有的教案加以调整、补充或更改、完善。这样除了可以减少备课的强度,而且有助于积累、丰富和充实教学心得。

至于教案的详略教案格式要求,大可因人、因时常异。一般来说,新学生缺乏经验,教案应写得具体些;公开课的课件,为以便交流,宜写得具体些。同样,教案的格式,也不必强求一律。它取决于教师的习惯,取决于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特征。让教案体现显著的个性化倾向,比起千人一面的规范,利多弊少。

三、改进的建议

备课是课堂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依照学科种类先后有序地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设计方案是备课的一个流程,这是我们都熟悉的,然而,这条流程在新处境下的该怎么进行?

1.提倡 “ 师师互动 ”

近年来, “ 合作教学 ” 的一些主张,已被你们所认可。课堂上学生互动、生生互动颇受重视。与此相适应,课前准备环节,也应提倡 “ 师师互动 ” 。拟定教学计划,研究丛书教法,设计教学方案,编选习题作业等,都可以采取 “ 师师合作 ” 的.方式。这样除了有利于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产生互补结构,发挥群体优势,提高整体备课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信息的多元组合与观念的碰撞,为教学设计的变革提供条件。至于合作备课具体机制,可以因校制宜。

2.提倡形式多样

与其他教学问题一样,教案的书写方式也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教师和所有课题的固定方式。教案的编写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综合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在脑海中对实际教学情境的构想过程,是教与学活动的构想、预演过程。这一过程必定地具有教师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我们没有理由也不需要将这些鲜活、生动的个性化思维结果,削足适履地硬塞进一个刻板的教案模式之中。

教案格式要求_教案格式要求_毕业论文字体格式要求

一些高校试行备课与教案编写的变革以来,教师的智慧与潜能得到了释放。事实上,仅就教案的方式而言,除了沿用课本满天星式、单元整体式、活页式、提纲式、表格式、框图式之外,还可以有随笔式和备忘记录式。当然,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有时内容的创新必须采用方式的改革,加以更好的体现。因此,提倡教案形式多元化的目的,就是在于推动课堂教学设计的变革。

3.提倡运用电脑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正在颠覆他们的这些工作方式。教师备课、撰写讲稿,也可以并且需要使用计算机,其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在重复备课时,使用计算机方便更改,并可大大提高工作强度。因此,有条件的大学,或者说中学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备课,并改变这些形式主义的教案检查要求,使学生从重复抄写中解脱出来,集中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的创新。

进一步,教师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常见的教案格式,作为 “ 模板 ”“ 样框 ” ( template ),储存在电脑里,使之后编写教案时的一些常规项目,只需填空即可完成。

4.提倡教后札记

课前精心备课,撰写讲稿,固然重要。但教之后知困、知不足。因此,教案实施期间,趁记忆犹新,回顾评述反思,写教学札记,或者说教学随笔,可以不拘形式。课后有哪些感受、认识,或看到了哪些问题,产生了何种新的教学设想,就写什么。可以一课一记,也可以几课一对比、一总结。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忽失误,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这种教学札记,有助于知教知学,有利于教学心得的累积和教训的记取,对于改进以后的课堂教学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没有个性化的教师,那有多样性的教师?连教案写作方式都不创新,不敢创新,何谈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

四、改革备科评价体系。

科学的管理方法应将备课、上课、测效有机结合出来,通过两者的结合使教师树立整体观念,知道备是为了上教案格式要求,上是为了学,而要让学生学好,最重要更基础的工作是备课质量应高,从而促使学生提高备课质量观,谈化备课的应检性。

1 、从教案看备课。重视教研组的功能,教研组组织学生在返校初说课标、教材,间周教研活动说之后内的教法,展开互评讨论活动,并记录在案。

2 、从教学看备课。组织部长、主任、教研组长四人听评课小组。推门听评课。关注学生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知识衔接、教材过渡的状况,设置分等量表。

3 、从课堂媒体运用看备课。教师教学是否正确利用媒体演示,化解重难点。运用下水文指导教师作文。

教案格式要求_教案格式要求_毕业论文字体格式要求

4 、从效果看备课。检查作业通过率,测评合格率。

5 、从教学创新尝试看备课。运用符合时代规定的教育教学模式,尝试创新。

6 、从教育科研看备课。学期下达硬任务,按月检查教研笔记,督促教研进度,强调成果表达。

评价办法:业务负责人推门听课,查备课本,教研笔记,访问教师,测评。

根据职业学生生命周期理论区别看待备课要求,营造和谐、民主的学术气息,这样才合乎认识规律,才能挖掘教师的潜能,焕发教师的造就才能,才能让备课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备课评价体系的新构想】相关文章:

1.《项链》主题的新思考

2.备课参考

3.师生关系新思考

4.师生关系新思考

5.网络广告新思考

6.模式重构与基本评价

7.城市社区建设的新构想.探讨社区建设的新模式

8.英国科研评价体系:由专业评价人员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