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核舟记》复习讲义

2020-08-09 02: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数学表格式教案_一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_核舟记表格式教案

复习重点: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了解我国近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手艺

2.掌握本文运用说明跟勾勒相结合的笔触,探明主体部分的表明顺序。

3.感悟作者对我国近代民间艺人的美术成就的称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特色文化的情感。

一、文学常识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南京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二、基础知识

(一)词

1、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 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横着。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 挑选。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通“父”, 男子的美称。

(6)右手攀右趾: “攀”通“扳” 扳着。

2、古今异义

卧右膝(古: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今:躺下,躺着的样子。)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古:戴着高高的帽;今:峨媚山之顶。)

一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_数学表格式教案_核舟记表格式教案

其两膝相比者(古:靠近;今:两个事物进行非常。)

高可二黍许(古:大约;今:可以。)

3、一词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核舟记表格式教案,与“无”相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 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中轩敞者为舱 是

为人五 雕刻

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

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

绝:佛印绝类弥勒 极,特别

夜久语声绝 停止

核舟记表格式教案_数学表格式教案_一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

语:如有所语 说话

此中人语云 告诉

盖:盖大苏泛赤壁云 表示断言的句首语气词,可译为“大概”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本是

之:能以径寸之木。 助词:的

箬篷覆之。 代词:它,指船舱

闭之。 代词:它,指窗门

石青糁之。 代词:它核舟记表格式教案,指字的凹处

左臂挂念珠倚之。 代词:指左膝

4、词类活用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词作名词,用箬篷

石青糁之:名词作定语,用石青;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手套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使动用法,使……平放。

椎髻仰面: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5、重点词语解释

罔:没有 因:根据,依据 象:模拟 比:靠近

贻 :赠送 泛:乘船浮行 徐:慢慢的 夷:平

数学表格式教案_一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_核舟记表格式教案

了了:清清楚楚 丹:朱红色 盈:满 兴 :起

启:开 类:像 执:拿 墨:黑 简:挑选

(二)句

重点语句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本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留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该是苏东坡游赤壁的场景。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礼帽、(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4)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佛印极象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视,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

(5)其人视端容寂,若唱茶声然。

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7)嘻,技亦灵怪矣哉!

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数学表格式教案_核舟记表格式教案_一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

三、课文理解

1. 本文的表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点

说明对象:核舟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说明对象的特点:奇巧(体积小,构思巧,雕刻的人、物传神而数量多)

2.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体现在这些地方?

①用料体积小

②所刻事物繁多

③刻物情态毕备

3.作者在表明船的正面的时侯,为什么不是从大船说到船舱,从甲板说到船尾,而是先说甲板,再说船头和桅杆呢?

因为前面船舱的位置跟对联的色调更加显眼,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跟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提升浓厚的戏剧情趣,而且也非常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诗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观众联想舟外赤壁景色。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后面的苏东坡介绍起?

因为这种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

6.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读后感。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叙述、摹写的含义。文章全面而如实地叙述了雕塑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把握神奇的雕刻手法。

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从语言看, 《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

7.课文如此细腻地介绍核舟这雕刻品的艺术形象,说明了哪些?

说明雕刻家构思的精妙,显示出近代工艺美术的非凡成就,赞美了我国近代劳动者的高超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