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新学期,莫再使教案沦为检查的“花瓶”

2020-04-21 12: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标准教案格式_大学教案格式模板_标准教案格式

备课是开会的基础,教案是上课的根据。教师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品质才会越高,备课、教案、上课是三位一体。可时下,在不少学校,却出现了教研、教案、课堂三者失衡的现象:课堂评估优秀者,教案不一定合格;教案评估优秀者课堂却可能一塌糊涂。不少教师的教学是凭着经验、按照“惯例”,课前看看教材,观观参考书,就算“备课”,这个备课只是“心中想想”并不写到教案上;教案上写哪些?上课既然不用,那就从优秀教案集或把以往旧教案直接抄上了事,而且抄教案,既通顺标准教案格式,又逻辑,还完整,更无须修订,整洁美观,检查时容易得高分。于是乎,抄教案、补教案成为公开的秘密。这样,教案与备课和讲课都脱了节,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异化为只用来应付业务检查的“花瓶”。

之所以出现这样局面,都是学校追求“规范管理”惹的祸。

标准教案格式_大学教案格式模板_标准教案格式

近年来,很多高校,把“标准化”“规范化”作为管控追求的目标。凡事都建立严格的标准,从老师管理到学员管理,从老师备课到教师作业……学校形成一整套全而细的目标管理体制,每位学生在工作中都应按标准执行,不得越标准半步。

标准教案格式_标准教案格式_大学教案格式模板

教师的教案自然当在“标准”“规范”之列。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一应俱全,每项内容都有具体的规定与格式。不少学校,为保证教案整齐划一,方便检查,还发明了表格式教案,教师编写就像学生做填空题一样,只需补满空格即可。

如是教案,上级检查时,桌上一摆,整齐划一,更是壮观;学校评估时,先看项目缺不缺,再看“空格”满不满,至于内容是否是个人设计,适合不合适学情,上课使不使用,则就无人过问了。对这种“项目齐全,内容充实,书写美观”的教案进行评分,评估者唯有在书定质量,“卷面”漂亮层度上分三六九等了。此种教学管理,看似“规范”,实则是功利和狭隘,走向了管理的反面。

标准教案格式_大学教案格式模板_标准教案格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标准”“规范“本身没有错。没有制度,学校管理就没有依据,没有标准,教师工作就没有了标尺;没有评估,就能够激发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失缺了管理,教育教学时常遭遇动荡状态。因此,制度是应有的,标准是应细的,管理是应完善的,但成为管理者当知道,科学的管理不是将学生都套在“标准”里,使其作为束缚教师行为的藩篱,消极教师行为的避难所,而应是让政策跟标准成为推动教师行动的指南,激发教师前行的助推器。

备课、教案、课堂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前后再度,层层递进。但从实际操作来说,备课是一种“软”要求,执行主要靠老师的自觉;教案是一种“硬”指标,学校容易检查量化;教案在教学上的推进则是一个教学全过程,不容易全程“监控”。所以不少学校便将“规范”的落脚点放到教案本身上,在教案上大作文章。发明了何谓的“表格式”教案。笔者以为无疑于“买椟还珠”,背离了管理的本意。每个学科种类不一样、每节课课堂的内容也不一样,这节课有些项目也许不需要,那节课课堂需要的项目既无处填;表格放在哪里确是会逼着教师填全、填满,但是表格的有限性更会使想多写的学生“格满即止”。这样,“规范”就成了囿于教师的“金钢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撰写教案,学校一定要有规定标准,但仍不能用僵化的表格去“规范”。

标准教案格式_标准教案格式_大学教案格式模板

高明的管理者不应以“形式完善“固化标准,而应用“活性内涵”“放大”标准,鼓励教师在完善的前提下,大胆实践,超越标准,不断创新。这可以从下面两个层面入手:

一是转型对教案评估方式。不再单纯以教案本身的数量、项目、书写等表面形式来判断等级,要与教学践行与成效相结合。一个教案质量高下,不仅仅看讲稿本儿上写得内容极其全、过程设计如此巧,更应看其是不是符合教情学情、是不是施于了课堂,效果是不是良好。这可以结合业务评估组经常性地观课、学生评议、阶段性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估。这样不但可以确保学生课前备好课,写好教案,更可以使学生不再机械拘泥于教案的外在形式,把功夫下在教学实用的内涵上,使教案真正作为上课的先导与保证,让上课成为教案的续写与延展,使备课、教案、上课三者作为一个逻辑的、渐进、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切实保证备课的有效性、教案的有用性、课堂的实效性!

二是教案实施分层管理。一所学校,总有老校长跟新学生。老校长教学时间长了,教学的通常程序已经驾轻就熟,教学的内容已经烂熟于心。一堂课用浅显的讲稿教案甚至用一句话也没有的“心案”,完全可以把一节课上得酣畅淋漓。如果全校“一刀切”,用一个“标准”去评估,就会限定了老学生的课堂思路,不利于教师形成个性化的传统课堂,不利于教师的成长,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最终影响教学品质的提高。

所谓分层管理,就是根据学生的教龄、教学素质等情况将学生分为资深老师、骨干校长、青年学生,分别对她们提出不同的规定。对青年学生,教案不但看内容是否全,设计能否科学,而且需要看项目是否齐全,是否“按式而写”;对这些“信得过”的知名老师、骨干校长,“周查月结”则能免检。学期末学校可以“高价收购”他们的备课,进行展览,并作为珍贵资料存入学校档案,供所有学生参考借鉴。如此标准教案格式,资深老师反而不会因免检放松自己,学校的认同最会激发人们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对自己的备课要求更高,每一句话都会字斟句酌、每个教案都会精益求精;对青年学生来说,则会促使人们的自尊上进之心,以资深老师为楷模,努力向人们学心、向她们看齐,备课更加认真,教案更加详尽,课堂更加强成效,成长提升会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