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改为教学一块屏幕一间教室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2)
4、教师介绍: 有心的发明家总是从生活和自然中寻找灵感,受到启发后进行发明创造。莱特兄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奥秘并发明了飞机;他们受鱼在水中上下潜水的启发发明了潜艇;而这篇文章中的发明者受到长矛和盾牌的启发,发明了坦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发明者制造坦克的过程。(板书:长矛和盾牌的集合。理解“集合”的意思)。
二是初读课文,向学生学习生词。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朗读准确、流利。
2、画生字卡读,引导字体。
3.再读一遍课文,感受一下效果。
1.按名称和章节阅读课文,思考课文内容。
2. 说说课文的内容?告诉我们为什么?
(发明者把盾牌的自卫和长枪的攻击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告诉人们要结合别人的长处。)
四、认真阅读课文,分组自学。
1.通读课文:阅读你感兴趣的段落。
2.展示自学大纲,要求熟悉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 是什么促使发明者改进防护罩?
找出相关段落并写下句子,并参考阅读-品味阅读。
(盾牌太小,敌方长枪如雨点般刺来时难以招架,自卫能力差,不够安全。)
(2) 为什么发明家对安全的“铁房子”仍不满意?他做了哪些改进?查找相关段落。指阅读——品质阅读——情感阅读。
(铁屋虽然安全,但不能被攻击,移动也不方便。改善方法:装枪或炮口,装轮子,装履带。)
(3) 坦克之所以在战场上大显身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
一个。首先观看坦克在战场上自如攻防的视频片段。
b. 引出学生的体会,加深对“大有作为”二字含义的理解。
(4)发明者将盾牌的自卫与长枪的攻击相结合,发明了坦克。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育?
一个。让学生畅谈灵感。
b. 用肯定的语气读句子:“谁善于结合他人的长处,谁就是赢家”
C。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学生展示例子:
1、在手工比赛中,我看了很多资料,向哥哥请教,看了很多同学的制作过程。我吸收了他们的优点,做出了自己的作品,最终获得了第一名。
2、人们吸取空调和电风扇的优点,制成冷风机。
3、在作文比赛中矛与盾的集合表格式教案,我的作文《美丽的家乡》借鉴了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总分结构,恰当地使用了另一篇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获得一等奖。
五、总结
发明者受到长矛和盾牌的启发,将两者的长处合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我们要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多多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排版设计:
长矛和盾牌的集合
矛 + 盾 - 坦克
炮口、枪口、轮子、履带铁屋-坦克
教学反思:
1、课后可拓展,让学生想象如何改进现有坦克,培养学生对坦克的新兴趣。
2、阅读在教学中的应用力度不够,不够明确。
3、对词汇的理解、运用和积累重视不够。
4、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基本考虑提高全体学生的理解水平。
长矛和盾牌收集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 能认出6个新字,能写出14个新字。能正确读写“集结、格挡、紧张、航向、乌龟、自卫、进攻、枪口、坦克、二合一、战场、威武、第一次、混乱、优势、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阅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阅读理解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领悟“善于整合他人之长者,必胜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如何发明坦克的,即结合盾牌自卫和长枪攻击优势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和体验由坦克发明引发的真相。
授课时间:2课时
第一课
1.鼓舞人心的谈话和揭示话题
1. 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吗?哪个是“盾牌”?
2.枪和盾是两种相对的武器。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显示主题并一起阅读:矛与盾的集合。
3.提问:看完题目,你想问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例如:为什么要把矛和盾结合起来?它们是如何组合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轻读课文,本课要求学生读准读音,通读句子,画生词生词。
2.出示生词,学生开火车读。
3.出示生词,学生认读拼装、招架、紧张、当然、乌龟、自卫、攻击、枪口、坦克、二合一、战场、雄武、第一次、混沌、长处、胜者
4、点读课文,读后批注、改正错误。
5、再默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说了什么?(本文讲述的是发明者结合长矛和盾牌的长处发明了坦克,以及坦克的实际应用。)
6. 澄清背景
根据坦克的发明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叙述从中推理的顺序矛与盾的集合表格式教案,理清层次
第一段(1-4)讲的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第二段(5)讲到坦克在实际使用中的威力之大。
第三段(6)从坦克的发明中引出“谁善于合众之长,谁就是胜者”。
3、问与答,疑点初步解读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问不懂的问题。
2.同席交换。
3、初步交流全班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不对焦的问题,相机就解决了。
4、细化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下面两个问题可以作为参考:
(1) 发明者是如何结合长矛和盾牌的优点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合众之长,谁就是赢家”这句话给了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将在下一节课中由学生讨论。
4. 指导写作
1. 出示你能写的14个汉字。
2.重点指导
⑴引导学生观察。
⑵ 难词示范
3、学生写作,教师及时检查、点评。
五、实践活动
1.收集发明家故事。
2.收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意思的例子,为交流做准备。
二等舱
1. 复习问题以揭示目标
师: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老师提出问题:
(1) 发明者是如何结合长矛和盾牌的优点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合众之长,谁就是赢家”这句话给了你什么启发?
本课我们将讨论这两个问题。
2. 学生讨论交流
1、学生先独立阅读以上两题的课文,并能做出适当的评论。
2. 群内交流。
请每位同学发言,推荐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位同学做个记录,整理一下其他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
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拿起相机,让学生朗读相关内容。
(1) 第一个问题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问题:
①为什么要把矛和盾结合起来?
发明者与对手较量,发现难以招架,于是心血来潮,萌生了把矛和盾结合起来的想法。
② 它们是如何结合的?
把盾牌做成铁屋,在铁屋上开一个小洞,把攻击的“矛”(枪、大炮)从洞里伸出来,然后在铁屋上装上轮子和履带,使其移动。
③结果如何?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身手。
(2)最后一段的意思:善于发现事物的优点,并根据需要,将优点聚集在一起,为我所用。(“擅长”是指非常善于观察和思考。)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提问,解释自己的疑惑。
3、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教师展示课文的结尾。
2. 一起读这段话。
3.你能用其他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例子或课前收集的例子,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如实际应用:双层巴士、火车、橡皮头铅笔;学习做人:取长补短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拓展想象力,在一方面从实际生活中选择类似的例子;也可以思考自己生活中存在哪些不便,并提出改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交流故事,拓展
1.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发明家故事。
2、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说说自己对着镜头的感受。
5.谈谈收获,总结全文
1. 中:本文讲述了发明家将长矛与盾牌的长处结合起来发明坦克,以及坦克的实际应用,阐释了“谁善于合众之长,谁就是赢家”的道理。
2.总结本文表达的主要特点
叙述简洁明了,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的主要特点。
(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道理是写文章常用的方法,不能只说明道理,这样才能有说服力。另一方面,他们也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作者用发明来说明道理的一个原因。至于坦克的发明是否真的如文中所描述的,大家不必追究。)
附:参考资料
1、坦克:英文TANK的音译,原译为“战车”,一种履带式装甲战车,直接火力强大,越野机动性高,装甲防护能力强。它由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和其他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乘坐3-4人,分别负责指挥、射击、驾驶等任务。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率先使用坦克参加了索姆河战役。1960年代之前,坦克通常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多数国家根据用途将坦克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坦克主要用于地面作战,对抗坦克等装甲车辆,也可用于摧毁野战工事和消灭有活力的力量。但是,地形和天气对其行动有一定的限制。
2.矛:一种古老的兵器。长而尖,带有长木柄,用于战斗中的直刺。商周时期长矛多为青铜制,汉代多使用铁制长矛。
3、盾牌:盾牌,古代战争中用来挡刀剑箭的兵器。
4. 词语
集合——集合;汇集在一起。
左抗右挡——“抗”就是反抗。
招架难——文中的意思是对方来势凶猛,难以招架。
关键 - 危险且紧急。
当然安全——“当然”,有本义和本意。
自卫——保护自己。
履带——绕在拖拉机、坦克等车轮上的钢链带。安装履带可以减轻对地面的压力,增加牵引能力。也称为链轨。
Kamui - 神奇的力量。
5.和弦字
得到:de跑得快,长得高;dé 获得,获得;děi 由你来做,两年内完成。
钻:zuān 钻孔,钻孔,钻孔机;zuàn 钻石,钻戒,钻石。
长矛和盾牌收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者的用意,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能够借助参考书独立阅读和写作,并就阅读和记忆的方法与他人交流。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短复述。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坦克是结合了长矛和盾牌的优点而制成的。
理解“谁善于合众之长,谁就是胜者”这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与他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个链接:
创设情境从亮图到新课(这个链接分为两个小点)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图片,也可以是文字插图,推导出“矛”和“盾”。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说出对图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后总结:“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揭开话题:
老师指出:“枪”和“盾”是两种功能完全不同的武器。它们各有优缺点。想象一下,如果他们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第二个链接:
使用识字工具阅读课文,交流识字(此链接分为3个小点)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字典和工具书查生字,认识生字。(此活动也可在学生预习时进行)
2、采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与学习伙伴交流识字方法。(由于学生有两年多的识字经验,到三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时,可以放下学习课文生词,让学生自由背诵。)
以“摘苹果”、“抽签认字”等游戏形式检查认字。
第三个环节:看书看画,了解坦克的由来(这个环节分为8个小点)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
再默读课文,思考“发明者是如何结合长矛和盾牌的优点发明坦克的?” 默读时要求找出相关段落,画出关键词。
(本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课文自然段落1-4的同时画出结论性词语:“竞赛创意发明”,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
再读一遍课文,小组讨论,课文是如何从这三个方面写发明家发明坦克的?
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单词和短语。
学员交流时,着重于两个训练点:
(1)理解这几段中比较难的词“难以招架”和“紧张挑剔”。
(2)体验比喻的妙用。本次培训点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教师出示两个句子,学生比较ab句的不同之处,体会类比句的好处。
A:对方长枪刺向自己,但发明者用盾牌从左向右挡住,还是难以招架。
B:对方长枪(如雨滴)刺向自己,发明者用盾从左至右格挡,仍难以招架。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由于使用了比喻,可以看出长枪的攻击非常凶猛,发明者会感到“难以招架”、“紧张、挑剔”,然后才他会不会有发明坦克的想法。
这里结合比喻句的体会,可以理解“难以抗拒”、“紧张挑剔”这两个词。
3. 让学生思考隐喻的替换和使用,理解隐喻的替换不会改变隐喻的意义。(此练习可以与同步训练中的练习相结合。)
“对方枪雨滴刺向我,发明者用盾牌左右格挡,依然难以招架。”
4.看书画画,了解发明家的想法。
学生边读边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画出坦克的外形,注意画出坦克攻守兼备的特点,结合绘画,引导学生说说枪与枪的关系盾牌和坦克,还是讨论发明家的想法是否合理。
学习第五部分,理解内容,背单词。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五部分,找出最喜欢的单词,并与学生交流如何理解和记忆这些单词。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合二为一,神兽威风”等单词)
学生读完课文后,想一想哪句话最能启发他们?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习最后一段时,加深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第四个链接:
拓展思路,拓展想象,练口语(本环节分为3个小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或课外知识来说明“谁善于整合他人之长,谁就是赢家”这句话。也可以结合《同步训练》的最后一题“交互世界”来解释。
提问:让学生指出课文中不明白的地方。
说明:引导学生寻找答案。
第五个链接:
小结:同学们,让我们像发明家一样,动动脑筋,仔细观察,成为新事物的发明者。
作业设计: (1) 抄写生词。
(2) 选择“……喜欢……”或“……喜欢……”写比喻句。
【枪盾合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年级中国枪盾典藏教学设计12-16
人教版三年级《矛盾宝典》教学思考 12-16
人教版三年级《矛盾宝典》教学反思12-21
三年级第 1 卷“矛与盾牌集”第 12-17 课
枪盾组合扩展06-15
小学三年级语文《矛盾宝典》教案12-26
矛与盾扩展构图05-20
《枪与盾的结合》三年级课文片段赏析12-30
枪盾拓展写作600字06-15
高中卷二单元作文:矛与盾扩展06-15
那么中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