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简述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与衰落 [转载]文明冲突与融合的悖论(2)

2018-02-08 06: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酵母效应”的实质,就是农耕文明通过游牧民族入侵的反作用力,把农耕文明的影响扩大到游牧世界。这就是恩格斯说的:“野蛮的征服者被更高的文化所征服。”表面看游牧民族是入侵者,是战争的胜利者,是主动者,但经过长期融合,反而皈依了农耕文明的生活方式,过上了农耕生活,接受了水平更高的农耕文化。

在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长达数千年的冲突与融合中,通过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农耕世界地盘不断扩大,直至公元十五世纪,游牧世界再无立锥之地,成为文化遗迹。

下面看看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三次大的入侵和发生的变化。

第一次大入侵。

从公元前3000年前后一直到公元前600年,持续了1500年。主要的发起者,是生活在黑海和里海之间草原上的说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几个亲代文明都几乎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说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向西南方向,入侵了欧洲南部地区。入侵的游牧民族虽总体操持雅利安语,但又细分为多个民族,侵略和占领的次数和时间过程很漫长,从公元前3000年前后,一直到公元前八世纪,经历一千年多年,多个民族,多次的冲突、融合,改变了爱琴文明这一亲代文明。入侵的游牧民族总体分为三股势力,一股势力入侵巴尔干半岛,进入了希腊,摧毁了亲代文明---爱琴海文明(克里特岛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最终于公元前八世纪,在亲代文明爱琴海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希腊城邦文明,是二代子文明。说雅利安语的另一股游牧民族势力的一入侵亚平宁半岛,形成了罗马文明,还有一批入侵者进入伊比利亚半岛,成了高卢人的祖先,而高卢人是现代法国人的祖先。欧洲的希腊罗马文化是爱琴文明的第二代子文明。

说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向正南方向入侵,侵占了两河流域,到公元前600年前后,原来的两河流域亲代文明像苏美尔人、亚述人、巴比伦人的文化被摧毁,游牧民族创建了强大的波斯帝国,一种新的二代文明,波斯文明产生了。

两河流域的文化_两河流域文明视频_简述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与衰落

说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向东南方向入侵,取道伊朗高原,到了印度河流域,摧毁了那里的亲代文明,哈拉巴文明,建立了一个二代文明,这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古印度文明,以吠陀教和波罗门教为标志。它实际上已经是雅利安人入侵形成的二代文明。

中国这边,由于西域沙漠和喜马拉雅山等大山阴挡,雅利安人无法到来,但中国北方受到了汉藏语系内的游牧民族入侵,最后的主要对手是统一的匈奴部落,在匈奴等游牧民族的不断侵扰下,华夏文明也经过吸收转化,催生了二代文明,强大的秦汉帝国。

只在古埃及文明基本没有受到游牧民族的外来入侵。然而,历史就是这么吊诡,古埃及文明却丝毫没有免疫力,自生自灭,悄然死掉,成了人类历史版的“木乃伊”。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第二次大的入侵,是一次“多米诺骨牌效应”。

始作俑者,是东方的秦汉帝国。秦汉帝国在长期与游牧民族匈奴人的战争中,史无前例地占了上风,最终导致匈奴民族向西迁移,从公元前二世纪开始,一直到公元五世纪,匈奴人最终被赶到了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匈奴人的西迁给欧洲带来巨变,在匈奴人的挤压下,原来居于欧洲北部森林、草原的游牧民族月氏人、日耳曼人、马扎尔人等纷纷往南迁移,最终,横跨欧、亚、非三大陆,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被游牧民族日耳曼人摧毁,西亚地区波斯文明的萨珊王朝也受到重创。但东方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到了五世纪,原本发出第一张牌的秦汉帝国也摇摇欲坠,北方的游牧民族乘虚而入,发生了我们所知道的“五胡乱华”。游牧民族统治了长江以北,汉人退到江南,形成了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分治局面。

第二次大入侵,欧洲的希腊罗马二代文明被摧毁,最终产生了三代文明:基督教文明。西亚二代波斯文明萨珊王朝受重创,阿拉伯人趁虚而入,推翻了波斯帝国,最终中亚、西亚地地区被三代文明伊斯兰文明取代。中国二代文明秦汉帝国瓦解,形成三代文明,儒家伦理文明。印度地区是个例外,过早地进入了第三代文明:宗教时代文明,也就是佛教、印度教文明。至此,第二次大入侵人类社会形成了以宗教文明为特征的第三代子文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大文明体系: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儒家文明和佛教印度教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