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线 什么是对焦优化?
现在手机对焦系统经过数年发展,对焦速度已经获得大大的提升,从最初的纯反差对焦到现在的PDAF、双核对焦、全像素双核对焦等。现在中高端手机,对焦速度已不是问题,但是体验却大部有不一样,其中差别就在优化,对焦优化。
预对焦
预对焦是最“古老”的对焦优化,也是现在最为成熟最为普遍的一种优化技术。何谓预对焦,即在用户拍摄之前,实现预先自动对焦。它的技术关键点是在于对场景变化的侦测,当场景变化时,预对焦系统即启动,自动完成对焦过程。之前的老机型,会或多或少出现侦测灵敏度不够或者过度的问题,现在的机型普遍表现良好,这部分的体验已经日趋一致。
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技术自从引入到相机系统当中,就深受普通用户喜爱。当相机系统发现人脸后,不管人脸是位于画面的中央还是非中央区域,系统都会自动将焦点设置到人脸,完成自动对焦。它大大的提升了抓拍人物喜怒哀乐瞬间的成功率。这种技术也被引入到手机当中,实现方式和原理相同,但是手机有着更强悍的图像处理能力,所以识别速度更快,由于手机镜头景深大的缘故,相机系统上基于人脸识别技术衍生出来的“左眼优先”、“右眼优先”、“眉间优先”等对焦模式,手机并不需要。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对焦,在手机上体验其实更容易做好。不过现在不少手机在人脸识别技术上也会出现问题,例如侧脸不识别,戴墨镜了不识别,没有人脸的场景,忽然冒出“人脸已识别”,几个人合影时,也会出现不知道以谁为焦点的问题。
动体追踪
顾名思义,动体追踪指的是运动物体跟踪对焦,它在传统相机中主要用于飞鸟、运动等题材或场景的拍摄,当场景中出现运动物体时即锁定焦点并跟踪。这种对焦方式在手机上并不太普及。
三星的S8系、Note 8和iPhone 7/8/X系具有相似功能,当手戳屏幕后,对焦框会出现,对焦框内的物体会被锁定焦点,这个时候重新构图也不会脱焦。这算是动体追焦的一种衍生,手戳屏幕是为了锁定对象,因为手机都是广角镜头,它没法像长焦镜头给快速移动物体以特写,设定对焦点并跟踪框内物体更符合手机的运用逻辑。经纬线
微距对焦
说起微距对焦,我们就想起了索尼,索尼的相机手机都一个缺点,微距对焦特费劲。
制造商=SONY;型号=G8142;焦距=4毫米;光圈=F2.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40;白平衡=自动;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0/4000秒;场景类型=标准;日期=2017.07.10 15:43:31
制造商=SONY;型号=D6503;焦距=5毫米;光圈=F2.0;测光模式=其他;感光度=ISO64;白平衡=自动;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0/40000秒;场景类型=风景;日期=2014.07.12 14:13:01
它很容易将焦点对到远处的背景上,这因为它的对焦逻辑存在问题,微距对焦时还是远处优先,这使得微距对焦失败率大大提升,如果被摄对象无法完全覆盖[默认的]对焦区域,那么焦点飞到云外是高概率的事件。这种情况,存在于大量机型当中,索尼只是做得最有代表性的而已。做得好的是iPhone、三星、Lumia等,这些机型拍微距会近处优先,省时省力很多很多。
制造商=SAMSUNG;型号=SM-N9500;焦距=4毫米;等效焦距=26毫米;光圈=F1.7;测光模式=中央平均;感光度=ISO50;白平衡=自动;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560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场景类型=标准;日期=2017.10.03 14:01:46
制造商=APPLE;型号=IPHONE 8 PLUS;镜头=iPhone 8 Plus back dual camera 3.99mm f/1.8;焦距=4毫米;等效焦距=29毫米;光圈=F1.8;测光模式=单点;感光度=ISO20;白平衡=自动;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066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场景类型=标准;日期=2017.09.28 13:12:38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微距拍摄很常用,微距拍的顺手,对对焦体验的整体性提升有帮助。
不在一个社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