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九寨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5)

2018-02-01 23: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点睛】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它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青到黄再到白,体现了我国由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地表植被逐渐减少,根据我国降水特点可知,东中西部的差异主要是水分条件变化。东部地区均为季风区,雨热同期,出现红、黄、黑的差异,是因为不同纬度地区热量不同,微生物分解腐殖质的速度不同,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不同,导致土壤的性状出现差异。

27.C

28.A

【解析】

27.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小暑到大暑期间降水量最多,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正值雨季,江淮地区进入伏旱,故选C。

28.立秋到白露之间降水量差值呈负值且差值较大,,是因为之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受锋面雨的影响,降水多,立秋之后,亚洲高压势力增强,使得锋面雨带南移,该地降水减少,故选A。

【点睛】

我国的降水时间分布特征与冬夏季风、锋面雨带的推移分不开。5月,雨带在南岭一带徘徊,此时北方地区降水少,多大风,容易出现春旱和风沙;6月锋面雨带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右,这段时间被称为“梅雨季节”;7、8月份,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等地,北方进入雨季,此时江淮地区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

29.C

【解析】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尤其是资源丰富程度;读图可知甲乙丙丁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分别约是780、900、300、1800,耕地面积(万公顷)分别约是600、550、800、400。根据木桶效应,以最少资源确定环境人口容量,故丙省水资源总量是最少的,即丙省的人口容量最小。故选C。

30.C

31.A

32.D

【解析】

30.据材料可知,该日为2月6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AB错误;据图纬度可知,乌斯怀亚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正北照射,C正确,D错误。故选C。

31.据图中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可知,乌斯怀亚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相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A。

32.比格尔海峡为南美洲南端火地岛岛群中海峡。据图纬度可知,地处西风带背风坡,故看上去波光粼粼。故选D。

33.(1)夏季大,理由是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多大雨,流量大,对地表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搬运作用也强,河水含沙量大;冬季小,理由是冬季河流补给以地下水为主,降水少,流量小,侵蚀和搬运作用弱。或:差异:夏季大于冬季,理由: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多大雨,流量大,对地表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搬运作用也强,河水含沙量大;冬季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少 (2)从上游来的河水,水流急,搬运作用强,可携带砾石;搬运过程中砾石碰撞摩擦,棱角消失;在漓江河段,流速变缓,携带的卵石在此处堆积 (3)当地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也强,加快石灰岩岩溶地貌的发育;冬季温暖,植物也能生长

【解析】(1)漓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多大雨,流量大,对地表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搬运作用也强,河水含沙量大;冬季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少,流量小,侵蚀和搬运作用弱,含沙量小。

(2)卵石应从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角度分析。据材料可知,漓江发源于南岭,在桂林至阳朔河段,蜿蜒南流,河床由砂、卵石组成。从上游来的河水,水流急,搬运作用强,可携带砾石;搬运过程中砾石碰撞摩擦,棱角消失;在漓江河段,流速变缓,携带的卵石在此处堆积。

(3)据材料可知,漓江两岸多为石灰岩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且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也强,加快石灰岩岩溶地貌的发育;冬季温暖,植物也能生长,因此漓江两岸形成“山如碧玉簪”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