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最大的沙漠 中国人应该关注这些“明星”(2)
08
季向东:宇宙幽灵探测者
引领和推动欧美强子结构方面的理论和实验发展,
开展质子和中子内部的夸克和胶子结构理论研究。
作为世界最大的地下暗物质探测计划“熊猫计划”项目负责人,面对“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天空中的乌云”——暗物质,季向东带领着科学家团队,不遗余力地在黑暗地底探寻着宇宙的奥秘。宇宙浩瀚,暗物质神秘而未知,然而他们依旧奋勇前行,想对世界了解更多,想影响更多年轻人参与科学之中,或许百年或许千年,他们将重绘宇宙蓝图,造福世界。
09
袁隆平:稻田守望者
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
成功运用超级杂交稻技术,
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
2017年的10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又一次刷屏,平均亩产1149.02公斤的成绩,再创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除此之外,在水稻育种上,他还带来另一项突破性技术,剔除镉元素,农作物将变得更纯净。简言之,他不仅解决了人类的“吃的饱”问题,还解决了人类的“吃的安全”这一大难题。或许对于袁老而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命不息科研不止,这两句话用来诠释其再为恰当不过,他是稻田的守望者,值得我们去仰望。
10
易志坚:沙漠变绿洲
利用土壤颗粒间存在一种特定的力学约束,
尝试进行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
让沙子获得土壤性质。
内蒙古沙漠里,有片试验地,花海繁茂,绿意盎然,而在不久之前,那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沙漠,黄沙漫漫,毫无生机。成功将这一沙漠变绿洲者,正是重庆交大一位学者教授——易志坚。他带领团队,提取出一种植物性纤维黏合材料,用力学原理把沙变成土壤,让沙漠土壤化,这是科学的跨界,是领域的合作,是创新也是突破。当我们漫步沙漠之时,或许脚下那片黄沙,也会在未来生出根系,长出绿叶,开出繁花,衍出另一番风景。
11
杨超 :超算追梦人
率领团队开展“千万核可扩展全球大气动力学全隐式模拟”项目,
获得“戈登•贝尔”奖,
实现了我国高性能计算应用成果在此奖项上零的突破。
作为有着超算界诺贝尔奖美称之名的“戈登贝尔奖”,杨超带领的超算团队在漫漫冲奖路之后,终于等来了花落其家的时刻。中国团队的获奖,实现了在该领域的零突破,使得我国拥有了超算应用的世界话语权,也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了HPC(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世界领导者之一。而杨超本人,也在10月荣膺2017年度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漫漫冲奖路,他的契约精神,他的使命感,他的不放弃,对于科学界而言,更是一片赤子之心。
12
姚檀栋 :青藏高原守护人
我国冰芯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发起“第三极环境计划”,
荣获2017年维加奖。
13
常进 :“悟空”首席家
“悟空”首席科学家,
利用“悟空”采集到的数据,
科研人员获得了世界上迄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
“我可不想做网红,我更喜欢躲在实验室里做好卫星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工作。”在“悟空”首个物理结果研讨会,“悟空”项目首席科学家常进如是说。作为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他领导着的“悟空”有望拥有大圣的火眼金睛,识破宇宙中的暗物质。而除此之外,这位心怀天文梦的科学家,也一直参与着我国探月工程项目,嫦娥一、二、三号谱仪的研制。坚持梦想,十年磨一剑,他带着中国科学家勇攀高峰,使中国天文专星遨游太空成为现实。
14
杨学明:“中国神光”
“大连光源”总负责人,
该装置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
单个皮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
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一束神“光”,自海风凛冽的辽东半岛升起。我国第一台大型自由电子激光科学研究用户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最强、最亮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而这人类探测微观世界的利器,就由杨学明主导负责,他按下这最快的“快门”,让分子、原子无处遁形,有望为分子拍部“电影”。他不忘初心,攻坚克难,引领着中国科学跻身世界前沿,当我们关注那些荧屏上的电影明星之时,是否也该关注下,这为分子“拍电影”的科学家呢?
结语
新的一年,新的科学诗篇已经展开,这群科学家推动着科学更进了一步。
他们或遨游太空,或潜行宇宙,或守护冰川,或遥望沙海,当那些科学成果在科学家手中成形,当他们年复一年、前仆后继,当他们用岁月、用生命去探索追寻科学,当他们将华人引向世界,我们是不是也该将他们迎上舞台,我们是不是也该向他们致敬、高歌以礼赞?
下面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