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范进中举的讽刺小说(深度好文)(2)
教学重、难点: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描绘人物的美术技巧以及作用;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代小说的讽喻艺术的品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我国封建社会,要颠覆个人命运,大多数人唯有依靠参与乡试考试,凭“四书五经”才能敲开仕途的大门。可惜有人中举了,却疯了,他就是范进。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体会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答案示例: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来到中举前的状况。
第二部分(3~11段):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2.课文是如何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答案示例: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举止。语言描写中“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态,说“好了”是因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用“爬将出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情绪。
第三层写跌倒:用充满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非常强烈的抨击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三、研读分析
1.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哪些?
答案示例: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苦难。中举后,即可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描绘范进癫狂的嘴脸,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
2.范进是本文着力描绘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邻里没有周济他,地位卑微,受人同情,岳父可以任意贬低他。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让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恨可笑的疯癫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想起疯中的场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
3.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的心态出现了哪些差异?课文用何种手法写出这种变化?
答案示例:小说采用对比技巧,运用语言描写跟动作描写,通过写周围人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帮衬。中举后乡邻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鹅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同事来帮忙。表现了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怜悯或滔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4.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么的效果?用了哪些艺术技巧?
答案示例:讽刺。本文的传统在于它的讽刺戏剧。本文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细节描写直接写实三种讽刺的表现形式。
(1)对比:范进中举前后在贫富、哀乐、荣辱等方面的很大差异,在人物关系上是“冷”和“热”的鲜明对比,以及范进本人从唯唯诺诺到圆滑世故的变化;
(2)夸张: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一巴掌居然可治疯;
(3)细节描写直接写实:白描式的细节描写,如“屠户见父亲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前后对比的细节描写,如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离开范进家时“屠户横披了帽子,腆着脖子去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离开范进家“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夸张性的细节描写,如屠户打了一巴掌后,手掌弯不回来;对范进的细节描写,卖鸡时跟发疯时的体现,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市侩、病态和畸形的心理。
四、课堂小结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历程,深刻揭示并辛辣地指责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化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摧残。
本篇短文的核心在于揭示了科举制度的弊病,福建学生招考认为在课堂过程中应注重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差异进行对比。
课文解析
作者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桐城人,清代更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世家,其曾祖父和父亲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状元,一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响,他少时曾热衷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科举,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落第后来又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黑暗与残忍,看清了清王朝占领下政治的反腐与社会的庸常,写下了的讽喻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这部取材于极权科举考试的电影诞生以来受到世人极高的称赞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谨守公心,指谪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有足称指责之书”作者吴敬梓以饱含嘲讽之妙笔、辛辣刚劲的语言描绘了一大批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儒林群丑,抨击了守旧的考试体系跟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而摘录自《儒林外史》第3回的《范进中举》则是全书更精彩的片段之一它借助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陷入的变迁,深刻地揭示和批评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诋毁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相地体现了专制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种官僚小人,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指责该文有下面几个特点:
1、曲径通幽的故事情节展现出浓厚的形象
《范进中举》这个片段选自《儒林外史》第3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故事情节虽是着眼于平凡小事,但因为作者巧妙的安排,竟带有一波三折的特征基本剧情如下:范进进学,岳丈祝贺—→借钱遭骂,范进偷试—→范进卖鸡,捷报到家—→范进发疯,屠户治病—→乡绅造访,馈银赠屋—→范进送银,屠户回家人物性格随着剧情的演进变化逐渐展现出来出于对封建科举制度的亲身感受跟满腔痛恨,吴敬梓以其独运匠心的剧情设定与性情刻画,栩栩如生地展现了范进这个集百丑于一“疯”的典型形象并且前倨后恭、恬不知耻的胡屠户和细腻世故、谎话连篇的张乡绅等形象,入木三分地阐述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对社会风气的戕害,让人在事件中认清社会,有曲径通幽之妙。
2、别具匠心的讽刺技巧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1)运用对比衬托技巧塑造人物形象,强化了抨击效果例如:中举前,范进饥寒交迫,受尽人间白眼和歧视,然而中举后一切天翻地覆:醒来后的范进对平日惧怕的丈人胡屠户也不怕了,由当时称其“岳父”改呼为“老爹”;时常嘲笑他的众同事、素不相识的张乡绅也都来套近乎了,房子、田产、金钱、奴仆,不招即来这种,通过前后生活处境和态度的极力对比,把范进腐儒的形象塑造得入木三分。
(2)通过对典型细节的夸张描写,突现人物性格的本质更精彩的莫过于“中举发疯”和“胡屠受赠”且看:胡屠户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一边假意推辞道:“你且收着”并不等范进说完,“连忙把拳头缩了出去,往腰里揣”,“千恩万谢”之后,“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用“攥”“舒”“缩”“揣”四字,使这个见钱眼开、虚伪做作的势利小人嘴脸跃然纸上。
(3)戚而可谐,笑声中带有偏激的憎恨,增强了作品挖苦的力量胡屠户在电影中的体现可以概括为“前倨后恭”当范进穷困潦倒的之后,他认为把儿子嫁给这样一个穷鬼,简直是倒了一辈子的运能当范进中举后还给他银子,他立刻吹牛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我自己觉得儿子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其实不错……”这些话引起了众人的起哄,他自己也洋洋自得正是在欢笑中使人体会了胡屠户的丑恶可怕、范进的可悲和世风的低下
3、纯熟的白话式语言让人物“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作品以纯熟的近代白话写出,几乎都是采用写实的技巧,语言简洁、浑厚,有真意,少庸俗,少粉饰,不卖弄,没有浮泛语小说还用了不少方言英语、俚语、歇后语,对于表现各阶层人物的声态起了很高的作用,这些语言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戏剧才华,作者也正是以这种高超的语言戏剧,来超过高度的讽刺效果的,正由于这么,这部作品在五四时期被人称为绝好的国语文学。
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