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牛道口镇赵各庄中心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1-07-19 20:1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表格式)

教学设计与思考课题:乘法分配律科目:小学语文课堂对象:小学四年级课时:第一课时提供者:樊福印单位:牛道口镇赵各庄中心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上个学期已经学过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本节课向教师介绍并学习“乘法分配律”。本节课的价值在于除了应理解概念,还要能区别于“乘法结合律”。使学生无法通过观察、分析才能恰当选择相应的加法运算定律。二、教学目标1、通过构建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可用字母表示。2、经历共同构建的过程数学表格式教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跟数学交流的素养。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是在教师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乘法分配律和交换律、结合律相比,其构架特点是生疏的,学生理解把握起来非常困难,因此,我们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及策略,巧设思维冲突,激发学生极力的弊端意识跟求知欲,引导学生在情景中通过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使学生在认知、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丰富学程中,获得深刻体会,生成新的心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深入的感受与反思,积极的探讨与反思,才能引发创造的火花,使规律的概括总结水到渠成。四、教学思路选择与设计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教学方法说明:“讲”是学生共同梳理思路,表述思想;“学”是教师自主研究及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练”是设计由易至难层层递进有坡度的练习题促进教师在动手、动脑中理解乘法分配率。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充分感

数学表格式教案_四年级表格式教案_教案表格式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表格式)1

教案表格式_四年级表格式教案_数学表格式教案

知并推导乘法分配律。难点:乘法分配律的详细应用。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动机一、复习旧知。1、乘法交换律的字母公式()。2、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学生提问。(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温故知新,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既可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促使学生的求知欲。二、导入新课师:(出示主题图课件)同学们植树多么认真啊!他们为绿化祖国做出自己可做的事。有多少朋友参与此次植树活动呢?你想知道吗?(课件出实例题3)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求有多少朋友参与此次植树活动?并看看他们之间的联系。植树活动中,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个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1)让学生说列式及解答思路。板书:(4+2)×254×25+2×25(2)分组计算结果。(3)观察两个算式推导结果只用什么符号连接?板书并鼓励教师读一读这个等式:(4+2)×25=4×25+2×25(4)、观察并探讨:这个等式的左右两边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从上面到后面的计算排序有哪些改变?学生读题。学生自己做出两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列方程并说解题模式。小组探讨并交流。然后小组代表讲话。说出等式的左右两边的相似点、不同点及联系。以学生身边正在出现事情为情景,将数学跟生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引起师生探索的欲望教师强调“你可用几种方法解答?学生马上地按规定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列举算式,并且无法轻而易举地得出两式相等。在以上两个问题的缓解中,让学生在历程了两种不同思考方式的推导后,便于学生看到新的常识规律。同时,产生这种一种数学体验,即乘法分配律的常识存在于实际问题的缓解中。三、发现规

四年级表格式教案_数学表格式教案_教案表格式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表格式)2

数学表格式教案_教案表格式_四年级表格式教案

律1、寻找相似特性的式子。(1)用2、3、5照以上特点写两个式子并推导结果。板书:(2+3)×52×5+3×5(2)计算并观察两个算式推导结果,可用什么符号连接?(2+3)×5=2×5+3×5(3)探索归纳特征。2、验证发现:(1)具有这种特性的式子的左右两边是否都相同呢?选择三个你喜欢的数字照这样特征写出两个算式试试看,结果能否相等?(2)学生尝试写算式。验证,然后汇报交流。(3)汇报讨论结果:(板书学生的方程)3、归纳乘法分配律:(1)你可用你喜欢的图形、符号、文字以及你名字中的三个字来表示这个规律吗?学生自编公式,个别学员介绍自己写的公式。(2)用a、b、c表示乘法分配律。(a+b)×c=a×c+b×c(3)从右往左认识乘法分配律。a×c+b×c=(a+b)×c自己模拟试题写两个算式,并推导出结果,看能否相等。学生继续写算式,验证具有以上特点的算式是否相同。学生总结发现的规律。学生自编公式。将“猜想—验证—归纳”这样的学习方法贯穿整个教学。培养了教师的设想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想的素养。学生借助自主探索去看到、猜想、质疑、感悟、调整、验证、完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多个实例,揭示乘法分配律的普遍规律通过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清晰概括乘法分配律,培养了教师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跟研究问题的方式四、巩固拓展1、教材P36的“做一做”:下面那个算式是恰当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56×(19+28)=56×19+28()32×(7×3)=32×7+32×3()64×64+36×64=(64+36)×64()先请学生读题目要求,再独立完成,校对时看看自己是如何

四年级表格式教案_数学表格式教案_教案表格式

判断的?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42+35)×2=42×□+35×□27×12+43×12=(27+□)×□15×26+15×14=□○(□○□)72×(30+6)=□○□○□○□学生自己思考,填写,校对时请学生说一说是如何阐释的,填写的根据是哪个?3、根据乘法分配律改变以下方程的写法。64×8+36×825×17+25×3先请学生按照乘法分配律改变方程的写法。再非常计算。五、运用新知(细心观察,巧妙计算)4×12+4×84×(25+9)64×7+36×7(125+11)×8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提问。并写出是如何阐释的。学生自己做。展示优秀作业。小组间互相交流。概念只有在详细的训练中能够逐渐理解,概念教学必须当堂采用讲练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消化抽象的概念。通过准确的训练理解乘法分配律概念只有在准确的训练中能够逐渐理解,概念教学必须当堂采用讲练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消化抽象的概念。拓展书本上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六、总结:今天有哪些收获?你可向你们介绍一下乘法分配律吗?畅谈收获。七、教学评价设计无法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能够恰当判断方程所利用的定理。能够按照等式左边算式运用定律正确写出方程的后面。在课上积极演讲,主动与朋友交流。能够恰当利用反式写出等式的另一部分。能够超过以上两项标准的为良好,达到三项、及以上的为优秀。八、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4+2)×25=4×25+2×254×(5+3)=4×5+4×3(学生举例)(a+b)×c=a×c+b×ca×(b+c)=a×b+a×c两个数的跟与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表格式)4

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减。这叫做乘法分配律。九.教学反思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思考(不超过200字):设计模式:导入时设计了复习,回顾学过的运算律,接着就出示了讲课的考题,让学员从题型中寻求乘法分配律的影子,再借助举例,比较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回来,基本完成本节课的新授。再借助巩固练习让学生了解乘法分配律在推导中的利用。使学生多说、多练、多想,进一步巩固所学。然后,我既设计了“乘法分配率”的反式运用,拓展了学员的模式。上课之前,我以为学生会跟着我的想法走,会更成功的上完整节课。但上完课,我看到我自己的课堂出现了一些难题,总结了一下,我觉得自己在在下面方面做得更不到位。教学新课的之后,学生的列式不是我想要的方程的方式,我就直接说出我想要的算式的方式了,有些急于求成。其实我必须写成学生写出的这种方式,因为这是学生自己列起来的式子,他自己必定可理解的。小组探讨的之后虽然我觉得这节课教师必须马上地看到等式右边的特征的,也可迅速地说出它们的共同点的数学表格式教案,但开会的之后,小组探讨中我看到,学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发现这种算式的共同点,即使有些同学发现了一些特征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起来,课后我看到自己的困惑设计的不好,学生不知道该从那里入手,是非常数字后面的关系,还是观察式子上的关系,还是看符号上的关系,所以造成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说,还有一点重要的缘由是我在争论之前比较例题中的等式的之后没有清楚地提到令学生观察等式的运算次序,导致学生不会说。练习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素养水平,要使教师说出自己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应重视难点突破时的告诫和鼓励,启发学生自己反思、去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