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轴定理 沈占立名师工作室(2)
【案例评析】:这个导学过程快速而精准,同时,语言中饱含人生哲理而不显突兀,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完美的融合了学科教学和德育渗透,给予学生美好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数学怡情之美。
三、”宣之使言”,引人入胜
导学策略:精心设置开放性探究,让发散的途径指向新知识;
启示类型:定理的生成;
例:《垂径定理》(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第1节第二课时)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圆的对称性: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即圆心;圆也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过圆心的直线就圆的对称轴。(强调圆心地位)
设置情境:如图:在⊙O中任取一弦AB;
铺垫性设疑:这一圆一弦组成的图形还是中心对称图形吗?(不是);是轴对称图形吗?(是)。有几条对称轴?(1条)。
探究导学:怎样作出这条对称轴?
【设计意图】:学生最有可能会考虑到的两种方法:1.过圆心O作弦AB的垂线;2.取弦中点M,作直线OM;其它可能考虑到的方法还有:取弧中点,作弧中点和圆心所在的直线、作两弧中点所在的直线、过弧中点作弦的垂线等。
方法1和方法2刚好对应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过圆心保证了这条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同时得到了等腰三角形OAB,作垂线和取中点都可以联系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证其为弦的垂直平分线,结合过圆心便证明了这条直线是整个图形的对称轴了,垂径定理的模型就此生成,结论也就呼之欲出、唾手可得了。同时,方法1可归结为过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无论点(圆心)在弦上还是弦外,直线可作且只有一条;方法2可归结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圆心、弦中点),则必须保证不重合,由此解决了定理中的顽疾——推论中,被平分的弦为什么不能是直径的问题:若弦是直径,中点就是圆心,两点变一点,无法确定这条直线。其它几种方法,都是垂径定理的推广,目前教材将其作为删减内容,但其均为正确的命题,正好可以根据学生探究的深度和广度灵活处理。
【案例评析】:此导学过程既展现了“开放”的不确定性,也保障了导学的集中指向性,开放性所发散的各个方向均为生成定理、探究定理的一部分,探究的结果将全面涵盖了垂径定量及其推论的方方面面,学生的探究成果全部成为研学的素材。到目前为止,这是我认为导学垂径定理这一内容的最好方式,对其它生成性定理的课型导学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毕达哥拉斯说:“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导学环节就是教师辅助学生实现“怎么知道什么”的过程,它决不是单纯的导入,必需精练简短而目标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仍会全力探索。
就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