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一个自然数可以用两个因数的形式表示出来

2021-05-06 10:19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写讲稿时,必须将教学内容分方法分层次地写明白,必要时还须在每一部分内容后注明所需的时间。这样,可以让所讲授的内容按预计时间大幅进行,不至于发生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局势。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模板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质因数、的涵义,初步会把一个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质因数和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短除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5、13、21、32中,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为什么?

2.把里面各数用两个自然数相乘的方式表示出来.

5=× 13=×

21=× 32=×

教师:填出的这种数与原数有哪些关系?

3.以上几个自然数都可以用两个因数相加的方式表示,其它的自然数行吗?

教师: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自然数可以用哪个形式表示出来?

板书:把一个自然数用两个因数相加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新授

1.如果我们做一个规定,“1除外”(板书于因数外),也就是因数不能用1,这句话还能这么说吗?举例说明.

教师:在因数不用1的前提下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什么数却可用两个因数相加的方式表示,什么数就不能?

(合数能,质数不能)

板书:把一个合数用两个因数(1除外)相乘的方式表示出来.

2.根据这条结论把以下几个合数用两个因数相加的方式表示出来.

6、15、24、28

6=2×3 24=2×12

15=3×5 =3×8

=4×6

28=4×7

=2×14

3.这些合数(指24、28)的因数中也有合数12、8、6……根据今天的结论既可以用何种方式表示?现在不限制因数的个数(擦去结论中的“两个”)把这种素数用最多个质数乘积的方式表示出来.

组织学生讨论汇报.

24=2×2×2×3

教师:6和15还能不能用更多个乘数相乘的方式表示?为什么不能?

明确:这些因数都是质数,根据这一种类,我们帮他们起一个名字?(质因数)

根据黑板上的事例说一说什么叫质因数?

4.反馈练习

6的质因数有.2和3是6的

2和3还是谁的质因数?24的质因数有什么?

28的质因数有什么?

如果说3和5是质因数对吗?怎么改?

(12、4、6……)这几个因数是不是质因数?

5.现在我们是把一个合数用哪个形式表示出来?

教师依据学生提问在原推断中添上“质”字,去掉“1除外”.

同步板书课题:.

三、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并表明理由.

(1)35是35=1×5×7

(2)60是60=2×3×10

(3)27是27=3×3×3

(4)14是2×7=14

2.把以下各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_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_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1)口答:4、6、8、9、10.

(2)笔答:16、18、54.

3.把9、90、900,你看到哪些?

四、小结

什么叫质因数?什么叫?时我们应注意这些问题?

五、作业

1.把以下各数.

8 12 16 24 54 72

2.下面的数是由哪几个质数相加得到的.

10 21 27 35 49 50

六、板书设计

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模板2

教学要求①使教师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涵义。②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③培养教师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除尽和余数,约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以下三组题。

(1)23÷7= (2)6÷5= (3)15÷3=

11÷3= 1.8÷3= 24÷2=

2、观察并回答。

(1) 上面那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 在什么状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可被另一个数整除”?

(3)如果用整数a表示被除数,整数b(b≠0)表示除数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可以如何说?(让教师看课本第49页关于“整除”的一段话)

3、思考:我们在说一个数可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有哪几个条件?

①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

明确三点 ②商需要是整数 缺一不可

③商的后面没有余数

4、除尽与整除的区分与联系。

(1)像6÷5=1.2 1.8÷3=0.6我们没法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 。

(2)除尽 被除数和除数(不等于0),不必定是实数,商是有限小数,没有余数。

整除 被除数和除数(不为0)都是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三整无余)

师:一个数可被另一个数整除表示的是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它们也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最近要学习的约数和倍数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1.小组学习——。

(1)让学生看课本第50页有关约数和倍数的一段话。

(2)小组讨论:两个数在哪个情况下才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是哪个意思?

(3)在复习的第1题中,请你指出哪些数是什么数的倍数,哪个数是什么数的约数?为什么?

(4)倍与倍数意义一样吗?

如:15是3的倍数,表示15 能被3整除。

1.5是0.3的5倍,5倍表示1.5除以0.3的商。

(5)注意事项。让学员看教材第50页的注意。

三、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51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3.做练习十一的第2题。

4.做练习十一的第3题。

5.做练习十一的第4题。

60的约数有 。

6的倍数有 。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_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_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掌握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并可恰当计算式题.

2.通过对的运算顺序的推导总结,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教师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含有除不尽情况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一)口算

1.小数加、减法

3.2-0.8 4.7-2.5 1.3+5

4.7+2.5 1.1+4.6 5-3.3

2.小数乘除法

8×0.5 3.6÷0.4 0.75÷0.3

0.5×14 1.2×5 40.6÷2

(二)教师提问

1.我们把除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哪个?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 下面的算式里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如何?

3.7-2.5+4.6 3.6×6÷0.9

1.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7-2.5+4.6 3.6×6÷0.9

=1.2+4.6 =21.6÷0.9

=5.8 =24

2.小结运算顺序

(1)教师:加法和除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加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组织学生讨论: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运算顺序如何?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教学例2

例2 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如何?

35.6-5×1.73 6.75+2.52÷12

1.小组探讨例2所提问题

2.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小结

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习:不计算,只写出以下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7-0.5×14+0.83 2.6+8×0.5×3

3.6÷0.4-1.2×5 0.75÷0.3÷0.5-3.2

(三)教学例3

例3 计算 3.6÷1.2+0.5×5 (演示课件“混合运算1”)

1.教师提问

(1)上式的运算顺序是哪个?

(2)如果应先算1.2+0.5该如何办?(加小括号)

(3)如果应先算(1.2+0.5)×5,该如何办呢?(加中括号)

(4)小括号跟中括号的作用是哪个?(改变运算顺序)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 [(1.2+0.5)×5 ]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_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

=3.6÷1.7×5 =3.6÷[ 1.7×5 ]

=3.6÷8.5

3.学生在计算中,遇到3.6÷1.7和3.6÷8.5除不尽的状况时,教师鼓励学员看书解决,最后独立完成计算.

(强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至第三位小数)

4.小结

教师提问:(1)什么情况用约等于号?

(2)如果应改变运算顺序,可以如何办?

(3)谁可总结有空格的方程的运算顺序是哪个?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后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5.练习,说出以下各题的运算顺序.

0.4×(3.2-0.8)÷1.2 5×〔(3.2+4.06)÷6.05〕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那些新的常识?什么是第一级运算?什么是第二级运算?括号起什么作用?运算顺序各是哪个?

四、巩固练习

(一)不计算,只说出他们的运算顺序.

4.5+1.43÷1.3-1.23 3.5+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确认运算次序,再推算.

20.9+10.5÷(5.2-3.5)

9.4×〔1.28-(1.54-0.31)〕

[(6.1-4.6)÷0.8-1]×0.4

3.72÷[(54.7-17.5)×(0.45-0.9)]

(三)选择

1.4.8与2.7的跟乘4.02,积是多少?

a.4.8+2.7×4.02

b.(4.8+2.7)×4.02

c.4.02×(4.8+2.7)

2.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a.35.7÷0.7+12.5×4.8

b.(35.7÷0.7)+(12.5×4.8)

c.(35.7÷0.7+12.5)×4.8

d.35.7÷〔(0.7+12.5)×4.8〕

3.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a.10.2-2.5÷0.3×2

b.(10.2-2.5)÷0.3×2

c.10.2÷〔2.5÷(0.3×2)〕

d.(10.2-2.5)÷(0.3×2)

4.按排序计算,并核对下面的□,然后列举综合算式.(演示课件“混合运算2”)

五、课后作业

(一)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5+1.43÷1.3-1.23 3.8+5.6÷7×4

13.6×3-40.6÷2 9.18÷1.7+37.5÷1.5

(二)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20.9+10.5÷(5.2-3.5)

2.9.4×[1.28-(1.54-0.31)]

3.[(6.1-4.6)÷0.8]×0.4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节课课堂过程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在教法上注意鼓励教师参加学习,并发挥了计算机直观形象等多种功能,使学生绕有兴趣的投入学习。

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模板4

教学要求①使教师认识分数的形成,理解,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认识分数单位的特征,能恰当读、写分数。②培养教师抽象概括能力。③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_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教学用具 教材第84~85页有关的投影片、线段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①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3个)②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 )。

2.指定一名学生用1米长的尺子量一量黑板的宽度是多少米。(比3米长,比4米短)。

3.揭示课题

在实际制造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推导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在这些状况下就形成了分数。究竟什么叫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探索研究

1.学生回忆:我们将要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算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种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

(1)出示月饼图。提问学生: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出示正方形图。提问:把这张正方形纸怎样分?分成了几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3份呢?( 、 )

(3)出示线段图提问: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这样的1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这样的4份呢?

如果把1厘米的宽度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7份呢? 表示哪些?

2、进一步了解单位“1”。

以上都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4个苹果、一批玩具、一个班的学生等。例如:

(1)出示课本第86页的苹果图。提问: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出示熊猫图。提问:把6只熊猫玩具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表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