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_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_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2)

2017-02-20 17: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2)在讲解近日点、远日点时我再次设置悬念,“按照常识,地球距离太阳越近就越热,为什么在近日点时,我们这里是寒冷的冬季,而在远日点时是这里反而是炎热的夏季”,使得学生继续带着问题学习,并由此进入下一环节。

3 模拟实验,重难点突破:拿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地球正着身子公转,则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关系如何? 应该是重合的,但由于地球公转时是倾斜着身子的(即地轴倾斜):而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故黄道面和赤道面之间有一个交角,即黄赤交角。

4 再次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不久前,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了调整:早上上课的时间提前了,而下午上课和晚自习的时间推迟了,为什么呢?

引出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发生有规律的南北移动变化,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及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1)分析法解决重点。

重点一、昼夜长短变化

我采用的是小组讨论法和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春分日、夏

至日、冬至日地球日照侧视图,总结出昼夜长短变化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归纳能力。利用图形比较法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掌握程度。

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_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_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重点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我采用的是动画演示分析法。通过对动画的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规律。比如本节中所涉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完全可以对分析示意图,引导学生归纳出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的能力、观察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并学会总结归纳。

重点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读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提问讨论得出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纬23°26ˊ;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纬23°26ˊ。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的时段,太阳直射点作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这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演示动画: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上的p22、p24表格中的计算。

(2)讲授法突破难点

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既是本节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由于本节教材内容抽象,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图型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有较大的学习难度,所以大部分内容采用讲授法,帮学生理清思路,便于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发现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的太阳高度角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易的高度角的测量,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出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讲授法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理性的认识,应用发现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思考,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很好的唤起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所以安排了研究性学习:将全班同学分成二组:

第一小组:在晴朗的周末,观察直立竹杆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并每隔半个小时作一次记录。

第二小组:在9月上旬和10月下旬各选一个晴朗的星期天,观察当地东西走向房屋的北墙,看它在一天中有无阳光照射机会。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引导他们用所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以实际情况验证所学知识。

5 最后我们进入总结结和巩固的环节:

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本堂课主要的知识点,并布置一个课后研究性问题:当太阳光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有没有无昼夜交替现象的地方?如果有,是哪些地方,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进行教学反思,新课程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设,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因此,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而让学生成为探究者、发现者,从而使创新的思想在他们身上得以闪光。

五、板书展示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公转